高虹:我是记者,我要到一线去

发布时间:2008-11-10 08:00 | 来源:2008-8-18 16:59:24 环渤海新闻网 | 查看:2686次

  

  我叫高虹,是唐山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的记者。32年前我刚刚8岁,但是我看到了震后全国各地对唐山的无私支援。如今,汶川遇难,作为唐山人,作为一名记者,我绝不能袖手旁观。当得知市消防支队要组建小分队到一线去参加救援的消息后,我坚决要求随队到一线去,把我们消防战士在灾区抗震救灾的感人事迹记录下来、报道出去,因为这是记者的职责。

  当时,支队领导考虑到我是女同志,不同意我参加。我说:“没问题,你就把我当成男的。”支队领导终于同意了。5月14日凌晨,我来不及告诉正在睡梦中的儿子,匆匆整理好摄像器材就出发了。到石家庄机场后我才知道,全省迅速集结的303人当中没有一名女同志,河北消防总队领导当即指示让我马上返回唐山。我一再找部队首长请战,坚决要求随队上前线,我说我当过兵,可以把我看作是一名战士,一名男性。因为到一线去,不是我个人的选择,而是记者职业的需要。我的执着感动了部队首长。

  5月14日上午10点50分,我们到达四川绵阳南郊机场,我成为唐山媒体第一位到达地震灾区的记者。到达受灾最重的平武县南坝镇后,我发现,地震和频繁的余震造成不少路段塌方,我们的车走走停停,4个小时后才到达一个叫檬子村的地方。由于塌方和山体滑坡,这里距离平武县南坝镇还有十多公里的山路,只能步行。303名官兵背负着2千多件(套)特勤装备器材、帐篷等用品徒步前行,每名官兵负重至少50公斤。塌方滚石,越往前行余震愈发加剧,境况艰险,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被石块砸中,或跌落山涧。我背着摄像器材和战士们一起行进在崎岖的山路上,边走边拍摄战士们艰难的行进情景。在翻越了三处塌方地带,行进了6、7公里山路后,突发余震又造成山体滑坡,大量的石块滚落下来,瞬间将前面几名战士刚刚经过的路封堵,随后的战士们毫无惧色,踏着刚刚掉落的石块、冒着再次滑坡的危险,沿着一侧陡峭的山体继续前行,而此时不足一米的地方就是万丈深渊。为了真实地记录战士们通过这个滑坡地段的艰难情景,我穿梭于队伍前后,站在陡峭的山边拍摄了战士们通过危险路段的画面。我和战士们谁都没敢吭一声,生怕说话声音大了会把山上的石块再次震落。余震随时都可能发生,危险无时不在,但是我觉得前方灾情严重、十万火急,只要能真实生动地记录消防官兵在地震灾区抢险救援的感人事迹,激励人们迅速行动、众志成城,战胜灾害,冒再大的风险,也值得。

  当天晚上12点钟,我和十几名战士先期进入南坝镇。这个拥有7000常住人口的镇子,此时80%房屋倒塌,断水、断电、通信中断,只能靠一条摆渡船通行,已经成为一座孤岛。无数个鲜活的生命,瞬间被毁灭;无数个家庭,瞬间消失,我们的心都碎了。灾情就是命令,来不及吃饭、休整,我们立即投入到抢险救援战斗中。15日一早,我们接到南坝电厂救援任务。大地震中电厂宿舍楼的四层楼房,已变成了4、5米高的废墟,横七竖八的大型钢筋水泥预制板堆积如山,而里面还有三名职工。上午10点半终于将被困了近70个小时的年轻女子杨春艳成功救出。有人说汶川救援,用的最多的一个字是“挖”,但在南坝镇,我们用了一个和唐山救援同样的字——“扒!”战士们的手刨烂了,腿脚磕破了,那是一场用血肉捧出的爱!

  我和战士们从早上7点多一直奋战到晚上11点,一直没有离开过救援现场,我用手中的摄像机拍摄着救援者的艰辛和幸存者的坚强。人性中最光彩的片段被完整记录下来,这种救援信息给人以信心,给人以力量,立即发送出去是我当时最大的愿望。当时的南坝镇四面环山,没有电也没有通讯信号,就连普通的卫星电话,信号也是时断时续。当我听说山上的指挥部有一部海事卫星电话时,16日早上7点,我来不及吃早饭,独自一人徒步爬了两座山到南坝镇指挥所。由于这部电话是南坝镇唯一对外联络的通信工具,不能久占,于是在工作人员帮我拨通了台里的电话后,我顾不上和同事们打招呼,也顾不上汇报自己的情况,第一句话就说:“我是高虹,快点录音。”我一口气就把这几天来消防官兵奋勇救援的情景全部倒了出来,随后就匆忙挂机了。紧接着,为了让家乡人们看到视频画面。我又赶赴160公里外的绵阳市,利用公安内部网传送了电视画面。后来了解到那次传送的救援画面,使唐山人民第一次从图像中真实地看到了我市消防官兵在灾区救援的感人场面。后来我才知道,接完我的这个电话后,我的许多同事都哭了,因为自从我离开唐山后,电话一直打不通,这是她们接到我的第一个电话。尤其是王连英台长,每天都多次给我拨电话,直到第四天才联系到我,电话一通,王台长就哽咽了,大家都在惦记着前方,惦记着我的安危。

  在救灾前线,除了向本台传送新闻,我还多次对上级台发片。身穿橘红色消防服的唐山消防救援画面在中央电视台《众志成城,抗震救灾》中被多个频道播出。河北台的抗震救灾宣传片中也引用了我拍摄的场景。我为能记录这些场面而倍感欣慰和自豪。看到道路两旁成片垮塌的楼房,一具具从废墟中挖出的尸体,面对一个个等待丈夫或儿子消息的妻子、母亲,我的眼泪随采访者的哭声夺眶而出。但我同时也看到人性的震撼、伟大、坚不可摧。

  在刚到灾区的前几天,我和战士们一样没洗过一次脸,没刷过一次牙,没有洗过一次澡,12天没有脱过衣服睡觉。饿了,就用满是污垢的手抓起压缩饼干坐在废墟上充饥,渴了,就喝一口带有消毒味的水,实在累了、困了,只好靠在树旁或坐在地上打个盹。往往是一场胜利的生死营救之后,紧接着又投入到新的救援行动中去。这段经历一生中都将刻骨铭心,我用行动证明了自己,展示了唐山广电人。

  我的10名同事先后奔赴灾区,他们们冒着巨大的危险,克服着种种困难,发回了大量生动感人的报道。王新宇主任,有高血压,孩子马上就要参加高考,靠着降压药支撑着在前方指挥协调。技术部的孙威,是专门给一线记者送非线编笔记本的,本来教会记者后他就可以回家了,可他说我留下来吧,一来有问题可以就地解决,二来帮我们传片。高峰、寇会甲两位同事为了回传采访资料,在没有宽带的情况下,经常是冒着余震的危险,钻入摇摇欲坠的危楼里,利用居民家还尚存的线路进行回传。

  在灾区的日日夜夜里,我拍摄了400多分钟的电视素材,在通讯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与电视台进行了5次连线,先后在中央电视台、河北电视台、唐山电视台播出新闻稿件20余篇。有人问我,这次上前线,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自豪地说:“抗震救灾,我在现场。”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