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道德底线"从身边事做起:中国人为何不敢扶老人

发布时间:2011-09-23 08:12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9月20日 20:45:49 | 查看:1057次

述评:坚守“道德底线”从身边事做起

  新华网北京9月20日电(记者沈洋 李云路)9月20日是中国第九个公民道德日,也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实施10周年。从眼看老人晕倒却不去搀扶的“漠视群”,到地铁里的“横躺哥”,从与孕妇争抢出租车的“夺车妹”到深夜风驰电掣的“飙车族”,在道德滑坡的社会事件不断见诸报端的时下,“公民道德日”有着特殊意义。

  不久前,湖北省武汉市88岁的李大爷在菜场门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老人终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是中国古训。给老人让座、帮老人拿重物、搀扶老人过马路……本应是公众的普遍行动,如今却成为社会上的“奢侈现象”,这或许既与市场经济环境下理性计算多于道德考量有关,也与公民礼法教育的缺失有关,更与整个社会风尚的树立以及相关法律的完善息息相关。

  要不要去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一度让中国人很纠结。同样是老人摔倒,却与李大爷的情况截然相反的例子发生在两年前。2009年10月21日,天津车主许云鹤沿天津市红桥区红旗路行驶,遇到正在红旗路上由西向东跨越中心护栏的老人王秀芝倒地受伤,许云鹤称是下车搀扶王秀芝,而王秀芝称她是被许云鹤撞倒的,今年6月16日,一审法院判决许云鹤赔偿王秀芝10万余元。

  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及乘务员不久前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老太太指称司机为“肇事者”,但由于长途车上装了监控探头,老人的谎言被戳穿。

  卫生部网站刚刚公布的《老年人跌倒干预技术指南》在中国社会引起热议。这个指南的目的是指导公众科学地帮扶老人,提出:“发现老年人跌倒,不要急于扶起,要分情况进行处理”。舆论却担心:它是否为普遍存在的“冷漠”提供了新的借口。

  崇尚道德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每一个时期都有很多感人的好人好事涌现,比如徒手接住从10楼坠落女婴自己身负重伤的“最美妈妈”吴菊萍、节衣缩食30年捐助20余万元供2万学生读书的老人蒋国珍等。

  “中国社会既要大力宣传这些典型的好人好事,但更要确立一些不可逾越的‘道德底线’,让更多人能从‘搀扶老人’这些身边小事做起,让尊重他人的基本权利成为社会普遍共识和行动。”清华大学哲学系教授卢凤说。

  专家提醒,在道德伦理上,应该提倡助人为乐、与人为善,但在法制社会,依法行使社会责任也是公民的基本要求。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