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捐赠门”刺痛社会神经 中国慈善遭遇信任危机(图)

发布时间:2011-09-18 08:45 | 来源:博爱网 2011-8-31 | 查看:960次

  资料图:“郭美美事件”余波未平,近日,媒体曝光中华慈善总会额外捐款换发票、巨款捐赠无故消失,一连串事件屡屡刺痛着社会神经,社会慈善机构遭遇着一次空前的信任危机。

  沸沸扬扬的“郭美美红十字事件”余波未平,近日,又有媒体曝光中华慈善总会额外捐款换发票、巨款捐赠无故消失,一连串事件屡屡刺痛着社会神经,社会慈善机构遭遇着一次空前的信任危机。同时民政部发布《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征求意见稿)》重塑社会信任,但社会慈善捐款额急速下滑表明,中国慈善事业重拾信任之路难言轻松。

  慈善总会被曝额外捐款换发票 巨款捐赠去向成迷

  据《人民日报》报道,8月17日,中国版权协会教育委员会原秘书长罗凡华反映,中华慈善总会开免税发票前需额外的现金捐赠,而2010年尚德公司捐赠的1700多万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已被折价变卖,钱款去向不明。

  罗凡华表示,中华慈善总会开免税发票前,需进行额外的现金捐赠。4月28日,他将5万元现金转账支票交给中华慈善总会财务部的会计张女士,对方才开具了1500万元的免税发票。

  除了现金捐赠问题,罗凡华还爆料,2010年尚德公司捐赠的价值1700多万元的太阳能电池组件都已被折价变卖,3731片电池组件价值700万元,但实际卖了332万元;价值1000万元的50多万片电池片卖了260万,而参赛学校只收到了1片电池片,没有收到过任何捐款,变卖所得的592万元巨款去向不明。

  8月19日,中华慈善总会发布公告称,已致函并请求主办单位履行管理职责,查明捐赠物资的去向及使用落实情况,并于本月底前向总会报告。尚德公司已向无锡警方报案,追查捐赠品去向。此外,尚德已做出决定,原来负责捐赠项目的解晓南副总裁暂停行使有关大赛捐赠的相关工作事务。

  《京华时报》8月20日报道,爆料人罗凡华表示,民政部已着手开始调查此事。18日下午,民政部管理社会团体的相关部门找到他,详细询问了整个事件过程。

  “捐赠门”刺痛社会神经 慈善机构接受善款骤减

  近几个月来,红十字会“郭美美”事件及中华慈善总会"捐赠门"事件屡屡刺痛着社会神经,社会慈善机构遭遇着一次空前的信任危机,慈善机构接受善款骤减。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上周(8月20日-8月26日)捐赠统计显示,全国共接收社会捐赠3.06亿元,与前一周相比捐赠额上升明显。监测数据显示,上周捐给教育领域的资金笔数达到65笔,仅有一笔过千万的捐赠,10笔过百万的捐赠,多数为零星的小额捐赠。上周监测到的慈善组织接受的捐赠笔数极少,为数周来新低,这可能与近期慈善组织的负面新闻屡被曝光有关。

  8月26日,《新京报》一篇文章称,据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基会等基金会获悉,近段时间,基金会募款难度增大,很多有捐赠计划的企业考虑延迟捐赠,以避开最近的公益事件风波,而民众捐款也出现下滑。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信息部主任宋宗合指出,受近期事件影响,民众对基金会等公益组织的信任急剧下降。3月-5月,以慈善会和基金会为主的NGO接收到的捐款为63亿元,6月-8月却缩减为8.4亿元。

  慈善信息披露征求意见 慈善法规或将加快出台

  8月26,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在第43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上表示,当前,社会各界参与慈善事业的热情和对人道救助工作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要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与时俱进地深化改革、完善制度、强化管理,切实维护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提高人道救助的能力和水平。

  8月23日晚,民政部官网挂出《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并公开征集意见。此次征求意见稿,对信息披露主体进行了较为明确的解释:信息披露主体是公益慈善类的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公益性群众团体、公益性非营利的事业单位参照实行。

  意见稿指出:信息披露内容包括接受捐赠机构信息、募捐活动信息、接收捐赠信息、捐赠款物使用信息、机构财务信息。日常性捐助信息应在捐赠接受机构收到捐赠后的7个工作日内披露捐赠款物接收信息;重大事件专项信息应在捐赠接受机构收到捐赠后的24小时内披露捐赠款物接受信息或按有关重大事件处置部门要求的时限披露。捐赠款物拨付和使用信息应采取动态方式及时披露。一般应在捐赠款物拨付后一个月内向社会披露,并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披露后续信息,信息披露间隔时间不应超过6个月。

  《京华时报》援引清华大学创新与社会责任研究中心主任邓国胜分析称,本次意见稿比较具体、详实,首次明确了公益慈善机构公布捐助信息的时限、内容,便于公益慈善机构在公布捐助信息时有章可循,也便于公众和社会按照该标准进行监督。

  民政部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促进司慈善和社会捐助处处长郑远长表示,近期的系列慈善事件及社会的反应能加快慈善法规出台的步伐。这些事件所揭示的一系列问题,都会在陆续制定、出台的慈善制度中有所反映。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