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部:已责令调查“人肉胶囊”

发布时间:2011-08-14 08:08 | 来源:新闻晨报 2011年8月10日 第A11版 | 查看:1228次

  韩媒称中国商人制售的胶囊粉末中DNA和基因有99.7%与人类相同

  综合新华社报道

  针对有媒体报道称“人肉胶囊”流入韩国市场、“山西陈醋勾兑”事件以及“挂号等候不超过10分钟”的报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邓海华昨日作出回应。邓海华表示,卫生部高度重视韩国媒体报道称有中国使用死婴做的“人肉胶囊”流入韩国市场,已经责成吉林省卫生厅立即开展调查。

  回应“人肉胶囊”

  严惩贩卖人体组织和尸体

  日前有报道称中国使用死婴制成的“人肉胶囊”流入韩国市场,邓海华表示,卫生部对此事高度重视,已责成吉林省卫生厅立即开展调查。他强调,卫生部坚决打击贩卖人体组织和尸体的行为。

   邓海华说,我国对于婴儿遗体、胎儿遗体以及胎盘的管理和处置都有严格规定。医疗机构必须将婴儿遗体、胎儿遗体纳入遗体管理范畴,依照我国《殡葬管理条例》进行妥善处置,严禁将婴儿遗体、胎儿遗体按照医疗废弃物进行处理。根据《尸体出入境和尸体处理的管理规定》,严禁医疗机构及其工作人员进行患者尸体的买卖和各种经营性的活动。我们严格规定,任何人、任何单位不得买卖胎盘,对可能造成传染性疾病的胎盘,要严格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邓海华说,卫生部要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医疗机构的检查和监管,及时发现问题,坚决予以纠正。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高度重视患者的遗体,包括婴儿遗体、胎儿遗体以及胎盘的管理和处置,要进一步健全相关的规章制度,完善工作规则,落实管理措施。

  回应“挂号不超10分钟”

  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

   为推动“服务好、质量好、医德好,群众满意”活动在全国医疗卫生系统顺利开展,卫生部日前组织制定了《全国医疗卫生系统“三好一满意”活动2011年工作任务分解量化指标》。其中,“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等候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一条备受关注。

   邓海华说,这些指标都是医疗机构日常工作的指标,是经过科学测算和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早在2005版和2008版医院管理评价指南里已经有所体现。这些指标是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努力的方向和目标,是可以通过改进工作方式、优化服务流程、加强质量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工作效率来实现的,并非高不可攀、遥不可及,而且实践证明许多医院都已经达到了指标。如果目前还没有做到,就应该在“三好一满意”活动中去查找原因,进行整改,最终可以达到目标的要求。

  回应“陈醋勾兑”

  符合添加剂标准就安全

  就山西“陈醋勾兑”事件,邓海华表示,醋中的食品添加剂要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有关标准的规定。如果是按规定生产的,不管是酿造的还是配制的食醋都是符合安全标准的。

  邓海华说,“陈醋勾兑”事件的关键是对食醋概念的判断。根据国家规定,食醋分为酿造食醋和配制食醋,酿造食醋是指单独或混合使用各种含有淀粉、糖的固料或者酒精进行微生物发酵酿制而成的液体调味品,配制食醋以酿造食醋为主体,酿造食醋占50%以上,再与食品级的冰乙酸、冰醋酸以及食品添加剂等混合配制而成的调味食醋。这些醋中的食品添加剂都要符合国家食品添加剂有关标准规定。

  [新闻背景]

  韩媒曝中国商人用死婴做“人肉胶囊”

  晨报记者 张岂凡 整理

   韩国三大电视台之一的SBS电视台《想知道的事》节目6日深夜播出了一则名为 《“人肉胶囊传闻”的真相》的报道,节目称在中国利用胎儿尸体制成的“人肉胶囊”被作为保养品在韩国国内流通。节目播出后引发民众的恐慌情绪。

  在这期节目中,SBS电视台自称发现了中国部分医院贩卖死胎并制作“人肉胶囊”的情况。节目组曝称,他们在中国见到一位生意人,并通过对方得知婴儿尸体的交易地点,确认在中国有医院向不法商人贩卖胎盘和胎儿尸体。“胎儿尸体被保存在家用冰箱里,利用烘烤药材的微波炉和自制设备将尸体制成胶囊。 ”

  该报道还播放了节目组前往贩卖原料的医院,拍摄到“人肉胶囊”制作过程的视频。由于过程过于惊悚,很多画面打上了马赛克,但在其中一幅画面上,胶囊中出现头发和指甲的碎片。

   此外,该报道引用 “一位出售‘人肉胶囊’很长时间的中国商人”的话称,这种有“滋补”效果的“人肉胶囊”大部分通过中国朝鲜族中介流入韩国,并且在韩售价比中国高数十倍。为显示报道的准确性,节目制作方还委托韩国关税厅和韩国国立科学搜查研究院进行化验,结果显示,胶囊粉末中化验出的DNA和基因有99.7%与人类相同。

   SBS电视台在节目中表示,韩国关税厅正在周密调查“人肉胶囊”在韩国的流通途径。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