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吊瓶男孩”:一直在做志愿者(图)

发布时间:2011-08-06 08:48 | 来源:中国网 2011-05-11 | 查看:1950次

2008年5月13日清晨,“吊瓶男孩”李阳正为“夹缝男孩”廖波拎着吊瓶。新华社记者陈燮摄 (资料图片)

  还记得那个“吊瓶男孩”吗?汶川大地震次日,一个高中男生仍守候在北川中学坍塌的楼板上,为被压在废墟下等待救援的同学举着输液瓶,维系他虚弱的生命。三年后的今天,李阳正在上海交大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行政管理专业读大一,并且一直在做志愿者。

  上周,李阳赶回四川老家,参加“抗震救灾英雄少年”座谈会;前天,他又直抵北京,参加汶川大地震三周年晚会排演和录制。他依旧是当年照片上的一个板寸头和一身运动服,带着一番干练与活力,还有令同学们钦佩的那一份阳光。

  为表妹圆梦上海交大

  一年前,一份特殊的录取通知书从上海遥送北川,由专人递到李阳手中。“上海交大,这是我和表妹都想考的学校,但表妹已经离开了,是我亲手从废墟里把她挖出来的……”

  北川中学众多师生在震中遇难。高一(2)班学生李阳躲过大劫,却坚持参与救护幸存者。5月13日清晨6点多钟,一个半昏迷的男生被挤在教学楼预制板夹缝中,李阳在旁为他托起吊瓶,令他坚持下去并直至获救。这个“吊瓶男孩”被摄入镜头,见诸各大传媒。

  半个月后,上海交大了解到李阳的志愿,通过北川中学与他取得了联系,交大校长张杰还给他写信,勉励他“集中精力认真学习,将来以优异成绩考入交大”。经过两年复习备考,去年高考前夕,李阳才从班主任那里得知自己被光荣地免试保送交大。为帮助李阳顺利来沪报到,交大“重大自然灾害学生补助基金”给他捎去近2000元路费补贴。

  他清晰记得去年9月4日报到时的情景,好多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的学长学姐,顶着烈日帮助新生运送行李。那一刻,他便心生念想,要成为他们中的一员。

  与智障儿童“阳光满屋”

  开学后,学生会招募,李阳第一个加入了国务学院青年志愿者服务队。遗憾的是,因为入校时间关系,李阳和同年级学生没能成为上海世博会“小白菜”;但让他难忘的,也正是成为“志愿者的志愿者”,成为服务“小白菜”的“小水滴”。好多次晚上11点,李阳和其他“小水滴”一起去校内广场迎接“小白菜”队伍夜归,他套上交大志愿者吉祥物“源源”的头饰,送给辛劳一天的“白菜们”一个个暖暖的拥抱。

这一年来,李阳参与最多的是国务学院“阳光之家”志愿服务。每周三下午,20多名“阳光之家”志愿者雷打不动分别来到莘庄和颛桥两处智障人士福利中心。李阳是其中一个分队的小组长,其他同学可以轮流去,他则几乎每次都不落下。今年3月云南盈江地震时,他与伙伴们一起手把手地教智障儿折“千纸鹤”。加上志愿者早就备好的200多只纸鹤,他们用小纸鹤在黑板上拼成了“中国加油”四个大字。

  李阳还告诉孩子们自己在大地震时救助伙伴的故事,尽管他不知道这些孩子是否都能听懂,但只要看到他们认真倾听的样子,甚至出现眼神交流,他便有了成就感。由于智障者记忆力不好,有的故事李阳面对同一群孩子讲了一遍又一遍。或许是受到“吊瓶男孩”阳光个性的感染,这个名为“阳光满屋”的社团已吸引了全校446名大学生加入。

  学以致用不忘助人为本

  宿舍里,李阳的书架上堆放着学院读书会必读的书籍,从罗尔斯的《正义论》、孟德斯鸠的《论法的精神》到约翰洛克的《政府论》等等——谈笑间,他忽然文绉绉地借用课上学到的一句话:“志愿就是一种内得于己、外施于人的美行”。说完,他腼腆地笑了,露出两个可爱的小酒窝。

  说到学习,李阳自知基础不算好,“这里优秀的同学太多了,学习节奏很快,要保证不掉队,必须加倍努力”。李阳参加了一年级的读书会,根据老师开出的书目,每学期4个月内要读10本大部头的书。这些书以国外译作为主,不少都艰涩难懂。李阳便游走在图书馆和宿舍间,一本一本地啃下来,每一两周就啃一本。“这样再去上课,听讲效果就好多了。”

  “吊瓶男孩”的心与手,似乎始终牵着“助人”二字,他努力让自己所学能学以致用。国务学院老师介绍,到了高年级,李阳有机会和30多名本硕学生组队,参加学院与徐汇区、闵行区及市民政局共建的课题实践。李阳早早就从院网上发布的课题中发现了“目标”,他兴奋地说:“今年和徐汇区的合作课题中有一个特别吸引我,题目是‘城市应急联动的协同机制研究’。虽然还不太懂其中含义,不过研究成果应该会对地震等灾后城市救援有帮助。”老师表示,学院会考虑他的学习兴趣,引导他参加一些公共应急方面的研究。下个月,李阳就将开始他第一次暑期课题实践。

(责任编辑:李明俐)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