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5-01-24 15:54 | 来源:新华网 2025 01/22 09:42:03 | 查看:2743次
近期,江苏、甘肃等地市场监管部门向社会公布了一批违法广告典型案例,其中多起涉及网络贩卖虚假 “神药”。
在这些案例中,一些不良经营主体带货普通食品或保健品时,把这些普通食品或保健品吹嘘成能治疗各种疾病的“神药”,诱导消费者花重金购买。一些上当的消费者轻则钱财受损,重则耽误治疗加重病情,甚至因此丧失了生命。
网络虚假“神药”,损害广大网民的财产安全,扰乱市场的正常秩序,更危及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必须严厉打击!
江苏市场监管部门公布的案例中,苏州某公司在电商平台销售益生菌粉固体饮料时,在宣传中滥用儿童、女性、老人的形象图片,声称“老人、孕妇、儿童都能饮用”,还标榜该商品是“专注儿童营养补剂”“儿童专用菌株”,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帮助消化、润肠通便、提高免疫力等诸多神奇功效。然而,经有关部门查明,该商品仅为普通固体饮料,该公司无法提供商品功效的证明材料,构成发布虚假广告行为。
甘肃庆阳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6月公布的一起案件同样令人愤慨。蒙某通过网络直播带货一种普通食品“降三本草包”,却宣称它具有降血压、降血糖、降血脂的功效。凭借这些虚假宣传,短短几天,这款“神药”就卖出了1200多单,销售额达12万多元。
除了上述已经查处的案例,更多贩卖“神药”的网络直播间还未受到查处。
有的宣称所卖商品“可修复脑细胞”“治疗老年痴呆”,有的吹嘘可以治愈基因疾病,还有的夸口“包治百病”。
市场监管部门查明,这些所谓“神药”,大多只是普通食品,有些属于“三无”保健品,根本没有治病功能。
如某些网红宣称“具有降糖疗效”的“神药”,就是苦瓜;能“包治百病”的神奇药粉,其实是琥珀粉;可“清理血管淤积”的“神药”,主要成分是大麦苗;能“治疗恶性肿瘤”的“散结因子复合片”,不过是姬松茸、枇杷、罗汉果做成的复合压片糖果。
2023年,全国市场监管部门共查处“神医”“神药”广告违法案件9572件,罚没1.25亿元。2024年,相关部门继续开展民生领域广告监管专项行动。
在严查严打的高压态势下,为了逃避监管、让消费者下单购买虚假“神药”,一些网络主播可谓绞尽脑汁、套路频出。
有的以讲课为诱饵。一些网红打着养生课堂的旗号,将网友引入网络直播间,先讲解一些慢性病防治知识来赢得网友信任,再进行“神药”推销,甚至以换积分、领红包等小恩小惠引观众入坑。
有的以“演戏”为幌子。一些直播间搭建医院场景,请人假扮医生、患者,让伪专家为“神药”背书。还有的编排调解家庭纠纷的苦情戏来推销“神药”。
有的以情感为攻势。在直播间里,有些主播面对老年网友放大“健康焦虑”“空巢焦虑”,披着“安慰”“陪伴”的外衣,哄骗老年网友花钱买“药”。
我国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涉及食品的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内容,不得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广告法也规定,“除医疗、药品、医疗器械广告外,禁止其他任何广告涉及疾病治疗功能”。
那些无良网络主播对此心知肚明。在直播中,他们或者用背景板写上“包治百病”“特效神药”等显眼字样,或者口播时用“小白片”代指所卖商品“神药”,用“针针”代指胰岛素,以此来规避平台的监督审核。
虚假“神药”,害人不浅,亟须多管齐下开展整治,大力净化市场环境。
市场监管部门需从源头端开始治理,加强执法检查,严防“三无”保健品流入市场,变身直播间里的坑人“神药”。
网络平台承担着消费者“守门人”的角色,理应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升级技术手段,强化审核管理,肩负起应该承担的社会职责。加强“神医”“神药”虚假广告专项整治,严刹直播间贩卖虚假“神药”乱象,绝不能让网络平台成为违法违规行为的温床。
消费者也要增强防骗意识,擦亮眼睛,保持警惕和理性,有病到正规医院,买药上正规平台,这样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守护身心健康。
记者:李亚楠
题图漫画:潘红宇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