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头,那些与震魔抗争的身影(图)

发布时间:2011-05-15 08:20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4月11日 08:58:49 | 查看:8962次

  从帐篷到板房,再从板房到抗震新房,玉树的每一个变化都铭记着重建者的奉献

玉树,我们不会忘记……(中国好人网配图)

  清明已过,但在青藏高原三江源头的青海玉树,人们的脸上仍然表情凝重。今年清明节后的第九天就是玉树“4·14”地震一周年的日子,对于地震中2698名遇难同胞家人和24.68万受灾群众来说,刚刚过去的365天无疑是他们生命中最刻骨铭心的一年。

  一年前,数以千计的玉树人失去了生命;一年前,数以万计的玉树人失去了亲人和家园;而一年后的今天,在满载痛楚的废墟上,玉树人又燃起了建设新家园、开始新生活的希望和信心!从瓦砾到帐篷,从帐篷到板房,再从板房到抗震新房,如今的玉树一天一个变化,而在这每一个变化之中到处闪现着一个个平凡而又高大的身影。

  才哇、成林求培:新玉树崛起的脊梁

  再见才哇时,这个康巴汉子依然一袭藏袍、将粗黑的辫子扎在额头,握手时,依然会伸出厚实的双手将你的手紧紧攥住。

  一年前,“4·14”地震的重灾区——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大通村三社有7人遇难,而其中3人就是社长才哇的家人。顾不得料理家人的后事,才哇全身心投入到救灾工作中,不分昼夜地为村民奔波。

  在救灾现场,当青海省委书记强卫了解到才哇的事迹时,强卫热泪双流、紧紧握住了才哇的双手,那一刻,这个憨厚的康巴汉子却出人意料地将自己的头伸出与省委书记的头相碰,这是康巴人的最高礼节——碰头礼,这一幕也是“4·14”地震后最打动人心的一个瞬间。

  如今的才哇是玉树县结古镇扎西大通南建委会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在做好受灾群众房屋损失统计、救灾物资、补助发放和新居建设准备等繁琐工作的同时,地震一年来,才哇最欣慰的一件事就是带领村民开展了生产自救。

  “地震前,我们社有120多头牛,还有一个砂石厂。地震后,砂石厂不能开了,但是牛还在。这一年来,我们放牛、卖牛奶、卖酸奶,社里的集体收入虽然比地震前少了许多,但是今年过年前我们还是给每一户村民送去了500斤口粮和50袋牛粪。”在加吉山的牧场上,才哇冒着玉树初春的风雪告诉记者。

  结古镇民主北路建委会居住着1000多户受灾群众,其中大部分群众来自“4·14”地震震中所在的玉树县上拉秀乡,上拉秀乡党委书记成林求培如今是民主北路建委会的党工委书记。

  灾后重建是利益诉求和矛盾的凸显期,能否顺利推进重建的关键,是党员干部能否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就在拆迁清墟工作进入关键阶段时,因为规划建设需要,成林求培带头将自己家280平方米的两层小楼拆了。

  成林求培告诉记者,由于长期以来管理欠规范,玉树县结古镇的土地交易价格每平方米炒到了5000元,而他家几代人积攒盖起来的两层小楼占地有5分。地震前,有人出70万元想买他家的房子,他拒绝了。现如今这房子一拆,他和普通受灾户一样只能得到国家援建的80平方米住宅房。

  “你不拆怎么办?老百姓在看着你,真正的共产党员都会这么做。”成林求培平静地告诉记者。

  韩慧瑛、王成元:用生命搭建新玉树的人

  “我是病人,更是医生。这个时候,我应该回到自己的岗位上。”这是“4·14”地震发生后,因过敏性紫癜、高血压、心脏病、黄疸性肝炎、腹水正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韩慧瑛说的第一句话。

  40分钟后,身为玉树藏族自治州卫生局副局长、玉树州人民医院党委书记、院长的韩慧瑛毅然放弃治疗,踏上了余震和地质灾害隐患未息的家乡土地。

  地震发生后,玉树州人民医院不少员工家中亲人不幸遇难,生活上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在她的组织下,玉树州人民医院建立了简易食堂,想方设法解决住院伤病群众、家属和员工的吃饭问题。在救灾物资发放中,韩慧瑛将帐篷、棉被等优先分发给伤病群众、家属和员工,而她自己却在空间狭小、白天闷热、夜晚寒冷的救护车内工作生活了60多天。

  高强度的抗震救灾工作让韩慧瑛无暇顾及自身疾病的后续治疗,无情的病魔在她体内不断滋生、蔓延。但韩慧瑛总是强忍病痛,撑着虚弱的身体与全院员工奋战在灾后重建的最前沿。在韩慧瑛的带领下,地震发生仅仅两个月,玉树州人民医院各项工作基本恢复正常,员工生活也基本恢复正常,医院重建规划设计得以落实……

  2010年8月23日,韩慧瑛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去世。就在乘飞机去治疗前,韩慧瑛对前来与自己握手作别的同事说了最后一句话——“不握手了,我是个肝炎病人,好好保重,把咱们的医院建好”。

  “对我们灾区来说,所有的车辆、所有的人,没有一台不重要、没有一个不重要。他们都是玉树的恩人。在指挥交通时,大家一定要怀着感恩的心,语气轻一些、再轻一些,耐心多一些、再多一些。”说这话的是玉树州公安局副局长、交警支队支队长王成元。

  王成元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挖掘机、清墟车、勘查车、防汛车、采访车、大客车、中巴车、大货车、摩托车……“4·14”地震发生后,前往玉树方向的车流量剧增,日均流量达到9000余辆,高峰期有3000辆各种车辆往返其间,超过原设计流量的10倍。结古镇道路窄、容量小,尤其是民主路、红卫路、胜利路等繁华地段,车辆常常首尾相连,挪行向前。

  面对如此严峻的交通压力,不论是顶风冒雪,还是日晒雨淋,王成元和他率领的交通警察总是像钉子一样坚守在交通指挥一线,一站就是四五个小时。

  为重建工作保畅通、保进度,面容日渐黑瘦的王成元带着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四年前,因患胃癌,王成元的胃被切除了一半,如今,这是他的救命药。

  时间一天天过去,交通工作的压力却有增无减。由于劳累过度、营养跟不上,王成元先后三次因体力透支晕倒在交通指挥现场。

  聂成玉、王维斌:新玉树重建的央企旗手

  “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只许胜利不许失败!”2010年4月,三江源头的地震把38岁的聂成玉和玉树紧紧连在了一起。作为中国中铁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的他眼前有一块“硬骨头”要“啃”。

  玉树地震发生后,铁道部为了保证救灾物资运输,决定对西宁北站、平安驿站等车站进行改扩建,任务最终落在了中铁建工集团。平安驿站改造工程涉及站台墙、水沟砌筑、钢结构雨棚加工定做、安装,包括浆砌片石站台墙500余米,土方回填10000余立方米,桩基500多米,钢结构100多吨,混凝土地面10000余平方米。质量要求高,工期异常紧迫,从设计到施工要在30天内完成。

  “苦干、实干、拼命干,坚决打赢平安驿站改扩建工程攻坚战!”接到任务后,聂成玉带领他的团队以创纪录的速度解决了电力、通信迁改问题;解决了钢结构图纸问题,确定了优化方案时间和加工定做时间;确定了土方、钢结构、地坪施工队伍;确定了总工期目标和日工期推进计划;完成了对进场劳务工人的三级教育并按标准化要求对现场进行了布置。

  在聂成玉的组织下,全体参建员工展开了24小时不间断施工,夜以继日全天候作业。最终,提前10天“啃”下了这块“硬骨头”。灾后重建正式开始后,聂成玉在平均海拔近四千米的玉树连续坚守了七个月,他给自己撂下了一句狠话——“就当在玉树当三年兵,一定要圆满完成玉树灾后重建任务!”

  “玉树灾后重建,非比寻常!这里条件苦、气候差,可我们作为中央企业的援建者更要出活、出成绩!”中国水电集团玉树灾后重建现场指挥部指挥长王维斌一直用这样的标准衡量自身承担的援建任务。

  2010年9月初,在玉树结古镇城西片区重建工程施工最紧张的阶段,王维斌和他的队伍又承担了玉树县歇武镇、小苏莽乡共计1651套农牧民住房建设的额外施工任务。

  经过三个多月的艰苦奋战,歇武镇273户农牧民住房封顶,部分农牧民住房装修完毕并交付使用,小苏莽乡农牧民住房建设项目基础工程及4套样板房全部完工,顺利实现了让部分藏族同胞在新年前住进新房的目标。在援建工作中,中国水电集团更是创造了4天建成一层楼的玉树速度。

  记者马勇 肖春飞 秦交锋 何伟 据新华社青海玉树4月10日电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