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王金海:乡间行医三十余载成农民坚实“医靠” (4图)

发布时间:2024-09-17 12:17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4-08-12 | 查看:45次



王金海

一、人物介绍

王金海,男,中共党员,1970年5月出生,北京金海中医医院院长,副主任医师。自1993年创建张坊村卫生室以来,一直扎根山区,通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在慢病和疑难病治疗和预防方面,总结了一套用中医中药进行康复治疗的经验,把中医“治未病”的特色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极致。特别是,在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上,王金海同志长期为村民进行健康宣传与指导,并始终免费为患者提供针灸、康复、出诊、中医咨询、精神慰藉等服务,为广大患者提供了简、便、验、廉的医疗服务,三十年来,王金海在为30万名患者服务中,通过“六免”尽量降低医疗成本,还经常为贫困患者减免医药费,每年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80万元左右。王金海同志还非常热心公益,陆续捐出二十余万,真正践行了医者仁心,发挥出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二、事迹介绍

王金海1970年出生于河北省涞水县,父亲王桂全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批赤脚医生,自小跟随父亲走村串巷为乡邻看病,使王金海对几根银针、一把草药就可以减少痛苦,救人性命的中医中药着了迷。16岁拜师孙建明门下,师承三年,主要学习脑中风的中医诊疗与康复技术及农村常见病、多发病的经方、验方。19岁开始独立行医,之后又跟随宣武医院中医科主任胡杰教授深入学习,30年间,王金海认真行医,潜心钻研,孜孜不倦,逐渐成为了一位十里八乡都知道的乡村医生。尝百草,修百方,用良药,当仁医,是他的人生信条。当选为区政协委员后,身为共产党员的王金海,更时刻在想着如何更好地发挥委员的作用。

王金海(右二)询问老人身体情况

行医为民 艰苦奋斗

从小生长在农村的王金海,深知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让乡亲们生得起病、看得起病、住起得院,让老百姓吃上最好的药,只花最少的钱,是他始终不变的奋斗目标。2013年王金海在村卫生室的基础上先后成立北京金海中医医院、金海老年服务中心和张坊残疾人康复中心,开始开展医、养、康结合的综合性服务。以中医中药、康复、中医健康养老为特色,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中药饮片用药率90%以上,完全用中医中药对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病例进行预防与治疗。

行业里做的久了,懂了中医的门道以后,王金海发现中药的质量差别很大。他严格把握中药质量,坚持使用最好的药材,为了保证药品的质量,还建立了中药种植园。从种植到管理,再到加工、晾晒、去皮、蒸煮、切制、筛检,什么药需要阴干,什么药需要暴晒,都按传统的方法做,严格把握每个环节。对一些常用的药,坚持到产地去采购,还和当地药农签订协议,指导他们无公害种植,保证药品的质量。需要从饮片公司拿的,都选道地药材,选最好的大选、中选药材。为保证患者利益,王金海坚持医管药,用什么药找什么药,并严格控制收费标准,2020年全年每付中药平均价格59元。对于心脑血管患者及残疾人,急性期去上级医院接受治疗,病情稳定后接受中医、中药、针灸、康复治疗。以引导患者主动康复为特色的康复治疗,配合中药调理,仅需要简单的辅具,就逐步让患者坐起来、站起来、走起来。此外,王金海还在康复期间对家属进行家庭康复指导,方便患者后期在家能享受到常态化的康复治疗,做到人人懂康复,人人会康复。

为解决部分患者来院就诊的困难,王金海二十多年来始终坚持免费出诊,现在门诊量大了,就在下午四五点钟门诊病人看完了开车出诊,近处的就附近的村镇,远的到十渡、野三坡、和北京市的城区,不方便来的患者找到他,王金海都安排时间上门去看。

初心不改 砥砺前行

王金海(左)为患者切脉问诊

无论医疗、康复还是养老,王金海始终坚持以百姓利益为先,金海老年服务中心开展中医健康养老工作。王金海说做养老每年要赔20万,基本都是靠医院的收入补亏空。但老人住的开心,他干着就有劲儿;再有就是现在还是在总结方法,趟路子,摸索基层养老模式。刚开始做养老的时候不懂怎么做,为了更好的了解老人的需求,保证老人的安全,王金海和爱人连续几个月与老人同住在养老院,梳理工作模式。在两个人的精心安排下,现在的老年服务中心,工作开展井井有条,医护团队每天上午下午两次查房巡诊,中医辨证;定期体检,掌握老人健康状况,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做到一人一档,一档一盒,专人管理。根据季节和老人身体状况,采用中药汤剂、丸剂及药膳等进行调理,并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服务,针灸、按摩、艾灸、中药泡脚等,让入住老人切实感受到中医药健康养老带来的益处。为解决政府安置五保老人的问题,中心响应 “五保老人入住养老机构”的政策,于2020年6月开始陆续收住张坊镇五保老人,五保老人在机构享受与社会老人同等待遇的服务,在养老机构吃好、住好,享受健康快乐的老年生活。

身为政协委员的王金海,始终不忘自己的职责,积极总结自己在基层的工作经验,撰写出《关于开展农村养老工作建议》的提案。建议在养老院建立医务室,与定点医疗机构合作,实行医养结合试点,方便老人住院期间吃药看病,减轻个人和家庭负担。2018年5月,房山区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又总结和反应了当下农村机构养老和居家养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

医者仁心 热心公益

除了做好机构的服务,王金海还心系着更广大的群众,从未停下过公益的步伐,2016年王金海破格获批副主任医师职称,为了切实让百姓享受到实惠,他直接把40元的医事服务费降为20元收取,医保报销后患者只需自付一块钱;加上免费的康复培训和其他服务,一年下来累计为患者节省医疗费用约80万元。

王金海(左一)为患儿问诊

积极响应市、区政府号召,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利用“自采、自种、自用”政策,2015年起鼓励周边村镇农民种植中药,长成后进行采收;每年投资五万余元为张坊镇五保、低保老人、和贫困残疾人上门送医送药,送上日常生活用品和节日慰问品,让百姓都能感受到温暖和节日的气氛。2018-2020年期间王金海带领团队跟随区政协的队伍,每年两次前往河北曲阳、涞水为老百姓义诊、发放日常所需药品,每年捐赠药品三万余元。

践行职责 抗疫担当

2019年底新冠疫情爆发,王金海自己冲锋在前的同时,也不忘鼓励机构职工共同努力。在他的带领下,疫情期间医院职工全员在岗,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积极配合乡镇政府和卫生院开展排查工作。疫情期间,养老院和病房实行封闭管理,医护人员在保证老人和患者的身体健康状况的同时,耐心安抚老人、患者和家属的情绪,并合理安排饮食,在全体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全体患者老人平稳度过疫情紧张期。

为支援国家抗击疫情,王金海带头捐赠特殊党费五万元,同为党员的儿媳李琦捐赠一千元,机构职工共同捐赠抗疫捐款一千五百元。眼看老家一线物资紧缺,八个村只有一把体温枪,王金海先后为河北省一渡镇、悟空寺村各捐款一万元,捐赠口罩三千余只,非接触式体温枪7支,并为卡点站岗执勤人员送去牛奶20箱及方便食品和水果若干。2020年2月,听闻仙栖谷养老院急需胰岛素和慢病药品,由于疫情期间药品补货困难,他紧急联系合作医药公司订货,次日中午到货后,他考虑刚下过雪,道路湿滑,让养老院来取药不安全,又主动开车往返30公里将老人需要的药物送达。此外,还发挥中医优势,为职工、卡点执勤人员及有需要的患者熬制感冒汤。

看着武汉疫情爆发严重,看着一线人员一往无前的样子,王金海突然想起2003年非典期间著名中医学家周平安教授的防疫香囊方,于是,和儿子共同研讨了药方后带领员工一起制做了5300个“防疫爱心香囊”,送往武汉前线和周边村、镇的一线工作者。

“这些年发展没想过别的,就是作为一个基层工作者,怎么找到一个农村医疗的路子,怎么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政府、百姓信任我,让我入党,担任政协委员,就得履好职,为百姓做好服务。”作为一名党员,他不忘初心、冲锋在前;作为政协委员,他扎根基层、不负使命;作为医者,他无私小我、心怀天下。一身素白的王金海依然在一线奋斗着,用朴实的形象,尽职尽责的态度,对病人细致的关怀,为群众热忱的心灵,用行动诠释着医者仁心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