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郑华:守护历史记忆 传承家谱文化的使者(2图)

发布时间:2024-07-06 17:23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4-03-12 12:50:00 | 查看:108次

郑华

  【主要事迹】

  郑华,男,中共党员,1978年10月生,现居四川省成都市锦江区,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馆长。郑华一直以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民族美德为己任。收藏有明代、清代和民国时期的纸质家谱族谱、木质匾额对联等8万余件(套)姓氏文化实物,填补了国内姓氏文化实物收藏、研究、展示的空白。同时,他深入挖掘姓氏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多年来带领博物馆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院校等社会机构紧密合作,开展上百场国学文化、传统习俗等教育讲座;举办洛带客家祭祖大典、十七中拜师礼等传统文化活动;组织红色家风展、助残文化展等主题展览,一直坚持为文化事业和公益事业做贡献,受到各界一致好评。近几年,博物馆连续被选立为成都市道德讲堂、成都市廉洁影视创作传播基地成员单位、成都市家庭教育基地、成都市天府文化聚力之星等。

  韶华易逝,人生能有几次再出发?然而在奋斗者眼里,韶华正是书写新美丹青的最好画板,有着施展才华的广阔空间。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每个当下都是最好的年华,贵在有所作为,美在大显身手。从响应军改号召退役转身,到艰苦创业回馈社会,自主择业转业干部郑华始终保持军人本色,艰苦奋斗,诚信创业,爱岗敬业,走出一条保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促互进的新路子,真正做到了不负韶华,笃定前行。

  退伍不忘自己初心,退装不褪军人本色

  回顾近20年的军旅生涯,郑华除了刻苦学习军事技能,圆满完成多项大型军旅文化宣传任务外,业余时间他醉心于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别人业余时间娱乐消遣,他利用点滴时间,不畏暑热冬寒,苦练书法和国画,练就了一手好的国画丹青技法;到部队团、营、连级等基层单位指导荣誉室、连史室建设,他将中华优秀文化的元素融入设计理念之中,使西部战区空军基层连队的文化建设独树一帜,引起其他兄弟部队竞相学习和仿效。

  2015年离开部队,郑华将刻在骨子里的家国情怀投入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事业中去。他走过大江南北,探访百余家古村落,千辛万苦搜集了2万余件牌坊、屏风、对联、家谱等姓氏文化实物。2017年,他一手创办了成都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自觉肩负起传承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责任使命,让姓氏文化、家学文化能影响更多的人。在创办和建设博物馆过程中,他遇到了很多困难,但仍坚守初心,极大克服了建馆不易,养馆更难的一个个现实难题,凭借着一股不怕吃苦的军人精神和对文化信念坚定执着的信念,让自己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初心和理想成为了现实,把百家堂姓氏文化博物馆办得有声有色,每年接待观众游客近4万多人,迄今共有近30万人次进馆参观体验姓氏文化的博大精深和魅力,获得实地参观的各级领导和社区群众高度评价。

  郑华一边积极向政府相关部门呼吁姓氏文化实物保护的重要性,一边带领全馆人员深入挖掘姓氏文化的历史价值和时代内涵,先后与成都国家文化产业创意园、成都洛带古镇、成都市档案局、成都市锦江区沙河街道办合作建立了家谱展示馆、姓氏文化博物馆、瑞鑫汉陶博物馆、“碟谱传家”主题展览馆、家风博物馆等分馆;博物馆整合收藏的近5万册家谱族谱,建立了数据庞大的电子资料库,可提供371个宋代官定百家姓姓氏的查询溯源服务。同时依托家风家训实物载体这一独特资源,与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院校等社会机构紧密合作,每年开展家风家训、党风廉政、国学文化、传统习俗等教育讲座200余次,并成功举办洛带客家祭祖大典、塔子山公园新春祈福、十七中拜师礼、成人礼等传统文化活动,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受到各界一致好评,被选立为成都市道德讲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示范基地和廉洁影视创作传播基地成员单位、锦江区家庭教育示范基地、锦江区社区教育家庭教育基地、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沙河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等。

  坚持传承家学文化,让优秀经典有序传承

  郑华从丰富的馆藏资源中提炼出与家学家风家训相关的内容,结合当下实际进行重新阐述和解读,并通过自媒体宣传推广,让姓氏文化和百年文物活起来,以家庭立德思想内容教化培育个人、家庭“家国一体”的天下情怀,让中华经典有序传承。建馆以来,他带领工作人员不断对数以万计的馆藏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去芜存菁,从中选择具有历史价值、趣味知识和现实教育意义的家学家风家训实物认真考究,深入解读,赋予其积极向上的时代内涵。在匾额长廊区,博物馆结合“清白传家”“义门衍庆”“武威遗范”等匾额实物,向观众们讲述着杨氏、陈氏、廖氏等名门大族先辈们美名远扬的故事。在主展厅,有“邓占三寿屏”、“遵司马家训,守东平格言”清代对联、林则徐雕像等实物宣扬着邓占三、司马光、林则徐等一代代名人的博学善授、行善积德、忠贞爱国等诸多优秀品格与家风传承。

  借助庆祝建党一百周年的契机,郑华更是耗费超10万元筹建了红色家风馆,集中展出近代及现代革命军人的家风、家训、家书,通过讲述革命军人的家庭故事,彰显出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传承的生生不息,也让博物馆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成了追溯有源、立足有根、传承有序的生命链条。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建馆以来,郑华努力把博物馆打造成基层思想教育、民风建设的宣讲平台。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精力物力,积极主动与锦江区相关部门合作,共同打造“家传锦训”文化品牌;牵头成立锦城清韵雅集,让老成都文庙后街“唐家花园”后人唐劳绮、老成都民俗建筑画家何国镛、四川省楹联学会副会长李兴辉等成都老一辈文化名人加入到博物馆的公益授课人队伍,聘请胡建国等老一辈革命军人为顾问等等,不断拓展外延传统文化的教育内涵。

  近年来,博物馆已与四川党政机关、院校、企事业等十多个单位开展紧密合作,通过主办承办多种党团日活动、公益讲座、主题展览与传统文化活动等,形成了“家规立身、家训塑才、家风利国”的参观序列,“参观有看头、讲座有听头、回味有想头”的参观感受和“周周有公益,逢节有活动,名人进讲堂,展览进社区”的多彩教育,让各界凝聚共识形成合力,让优秀家风家训化作“细雨春风”,滋润大众社会、教化社区居民。原国家文物局副局长、现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国家民委协调推进司副司长温军;四川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党组书记、厅长鞠波等领导均到博物馆实地参观,对家学文化传承和场馆建设工作给与高度肯定和认可,并与郑华热烈探讨了红色文化传承,教育从细从微进社区、促民风等问题。

  保持强烈社会责任感,抢救保护非遗文化

  “当兵一阵子,使命一辈子。”军人的红之底色让郑华心怀感恩之心,始终保持着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自主择业后,他经常组织抢救、保护、修复姓氏文化实物和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明清老建筑,为17名人员提供了就业岗位,其中3人为退役军人。为了保护传统木工、漆工等非遗文化,郑华还为5名非遗文化传承人申请和建立了长效保护机制,以避免他们因生活困难而转行,让技艺失传。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他更是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仅向社区、困难地区捐助了大量防疫物资,还主动报名参加疫情防控志愿服务,积极在社区参与防疫宣传、秩序维护、物资配送等工作,彰显了退役不褪色的军人本色和在危急关头挺身而出的党员风格。

  追梦赤子心,殷殷报国情。退役以来,郑华同志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立德载道为己任,走出了一条越来越宽阔的创业之路。无私的奉献和扎实的工作,使郑华同志2019年在首届乡村振兴、姓氏文化非遗盛典中被评为中华新乡贤。2021年在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旅局主办的“星耀蓉城•天府文化在身边”活动中被评为“聚力之星”。2022年7月,被市委宣传部授予成都市“最美退役军人”称号。

  “立德载道,传承经典”既是博物馆的馆训,亦是郑华个人的人生追求。经典越千年,根脉永不断。未来,郑华将继续潜心前行,以传播华夏文明、传承家学文化为己任,始终如一,体悟家传锦训里的文化力量,沉心静气以细节铸匠心,潜心前行凭信仰扬家风,继往圣绝学,坚定做好文化的阐发者和推广者。

  郑华的事迹,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他不仅是一位文化守护者,更是一位道德的践行者。他的行为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尊重和深沉热爱,彰显了文化自信的力量。通过他的努力,传统文化得以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活力,也激发了更多人对于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为社会树立了良好的道德榜样,他的善举和贡献,不仅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赞誉,更为我们这个时代注入了宝贵的道德力量。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2024年第一季度四川好人敬业奉献类]成都郑华:守护历史记忆 传承家谱文化的使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