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爱无限

发布时间:2008-11-07 08:00 | 来源:金阳时讯 | 查看:1136次

   1975年5月的一天,一个可爱的周岁男孩被人带到修文县六广镇合营村的一户普通农户家中。从这天起,这里就是他的新家,这名叫夏祥的孤儿被并不富裕的谢家佑、贾开琼夫妇收养。

   善良的夫妇用他们至真的亲情对待夏祥,将全部心血都倾注在他身上,在养父母阳光般的温暖中,小夏祥茁壮成长,并取得了在当时农村还不多见的大专文凭,为自己今后创业打下了坚实的知识储备。

   农村的艰苦环境磨练了夏祥的意志,而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又给了他成功的机遇,夏祥通过自己的勤劳、聪慧,几经波折,成为了今天拥有五家企业的商海弄潮儿。

   面对在商界取得的成功,他想得最多的就是回报社会,回报自己的养父母。2003年6月,刚刚创业成功不久的夏祥在得知自己的母校合营小学改扩建的消息后,他毅然拿出价值30000元的建材,支援学校建设;他的企业,每年为国家纳税近200万元,因为他的诚信纳税,其个人被贵阳市南明区地方税务局聘为税务监察员。他的企业,安置了100多名下岗工人,并为全部职工购买了保险。同行问他,放着年青人不用,你咋招了那么多“40、50人员”呀。质朴的他答道,是改革开放的大好环境、是养父母的博爱给了我今天,现在我所能做的只是尽自己的一份薄力而已。

   在他的企业,当企业员工和市场租赁经营户遇到困境时,夏祥都会去慰问,并与他们一道想方设法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对待自己的养父母,他就想对待自己亲生父母一样,在他创业成功,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后,在精神、物质上他都给予养父母无微不至的关爱。2004年12月,他在合营村为不习惯城市生活的养父母修建了一栋三层楼的楼房,细心的他还在养父母的卧室安上了空调,并定期带养父母到贵阳的大医院进行身体检查。对于他来说,和养父母唠唠家常,为养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是人生一大乐事。在他家,夫妻和睦,孝敬老人,家庭美满。虽然他的企业在贵阳,可对于他自己来说,贵阳和六广都有他的事业,在六广不仅有他的养父母,同时自己还是合营村23名党员的领头雁。企业需要他,村里的党员、群众需要他,年迈的养父母需要他,而对于这些,他唯一能做的就是,尽最大的努力去工作,去回报社会、回报养父、养母。

   他的孝顺在合营村是有目共睹,2006年元月,养父的逝世,却让他遭受了养母及养父母亲人的责难,在操办养父的后事时,在火化还是土葬的问题上,养母及亲人坚决要求土葬,但夏祥却提出要积极响应国家的号召,实行火化,为此事,他一连三天三夜,劝说养母及亲人,对他们举实例、讲政策,终于说服了养母及亲人,将养父火化。

   由于夏祥同志对社会的贡献,早在2006年元月,其就被六广镇人民政府聘为合营村“春晖使者”,担任名誉村主任;2006年11月,其当选为贵阳市修文县人大代表;2006年11月,其当选为贵阳市南明区政协委员; 2007年4月,他被选为六广镇合营村党支部书记。

   面对这从多的荣誉与职务,夏祥想得最多的是社会责任,是怎样回报社会。此后,随着他事业的发展,他对社会公益事业的投入也日趋加大。2006年12月,他拿出2500元,为村里的250名困难群众参加合作医疗入保;2007年5月,在看到村里陶家庄的村组道路破损严重后,他个人拿出5000元,并带领村两委干部和党员义务投工投劳修整道路。今年2月的凝冻灾害,他捐款16000元,并拿出3000元,用于合营村的“抗凝冻,保民生”工作中,在大年三十,他带领村里的党员、群众,积极配合镇供电抢险队,确保了在大年三十晚,全村通电,让群众能欢欢喜喜的收看春节联欢晚会;“5·12”汶川大地震,他捐款6000元,并主动交纳了1000元的特殊党费。在当上村党支部书记后,面对每年4000余元的工资,他分文不取,全部拿出来开展村里党建工作。除此之外,他还积极投身关爱儿童,残疾人、孤寡老人的公益事业中。

   夏祥助人为乐、孝敬老人的事迹,不仅是村里不少人家学习的榜样,也引起了六广镇党委和政府的重视,2007年4月,夏祥被中共六广镇委员会、六广镇人民政府评为六广镇“德孝之星”,而同时,由他的事迹而衍生出六广镇“德孝工程”的实施,并由他担任全镇“德孝工程”评比组副组长,为了推动该工程的实施,他个人拿出10000元作为奖励全镇“十大孝子”的奖金。“德孝工程”的开展,使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美德在全镇得到进一步弘扬,在新时期,赋予了孝子们新的内涵,

   在夏祥同志的身上,彰显出灿烂而多彩的“助人为乐”和“尊老爱亲”精神。还有他对社会的拳拳赤子心。我们相信,在今后的道路上,夏祥同志将无愧“道德模范”这一光荣称号。

   (责任编辑:龙杜娟)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