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丨守护“生命之宫”的妇科男医生(组图)

发布时间:2024-06-14 20:07 | 来源:新华网 2024 05/12 10:25:25 | 查看:96次

“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这句医学界的名言已经成为无数医生的执业准则。但有着三十多年从医经历的谭先杰又添加了一个分句:“永远做科普。”

  他是北京协和医院的一名妇科医生。问诊和手术是他日常的工作,但工作之余,他致力于向公众分享与妇女健康有关的科学知识。他写科普书,在网上为患者答疑,在电视节目中讲述医患故事。

  “兑现对母亲的承诺”

  “一个医生医术再高明,一天也做不了多少台手术,看不了多少个病人。但是,一本优秀的科普图书、一场精彩的科普讲座、一段实用的视频,则可以让健康知识触及更广泛的人群。”谭先杰说。

  正因如此,像“月经”“子宫”“阴道”等诸多与女性健康有关的词汇他常挂在嘴边。这多少可能会让一名男性在公共场合略显尴尬,但谭先杰却并不介意。头发花白,年逾50岁的他说,希望自己能为更多的妇女提供有关健康的科普知识,并帮助她们预防疾病。

  谭先杰立志做医生是因为母亲。他出生在重庆石柱土家族自治县的一个农村家庭。母亲去世那年,谭先杰只有12岁。由于他在县城上中学,平时要住校,不能常常回家。“家里人怕影响我学习,直到我寒假回家时才告诉我母亲走了。当时我都没哭出来,直接就昏过去了,醒来后,还在哭着喊妈妈,哭到最后没力气了。”谭先杰说。

  谭先杰的母亲死于子宫内膜癌,如果及早发现,这种疾病是可以治愈的。当时母亲有绝经后再次下身出血的现象,但是被忽视和误读了。他说如果母亲或其他家庭成员有一些医学常识,母亲也许会在症状刚出现时就看病就医,也就不会这么早离世了。

  从那时起,谭先杰就下定了从医的决心。他发奋学习,一路考到当地最好的中学和大学,最后又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的大夫。选择成为一名妇科医生,他说这是在兑现对母亲的承诺。

  “每个病人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谭先杰2012年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进修回国后,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就开始致力于女性健康的科普。

  他撰写《子宫情事》系列丛书,按照武侠小说章回体的风格,介绍与子宫有关的医学知识;他巧妙地将医院里的趣闻轶事编辑成脱口秀,不仅逗乐了观众,还强调了及时体检的重要性;他还多次在科普演讲中提到自己和母亲的故事,他说医生要关爱病人,因为每个病人的背后都是一个家庭。

  从医30多年来,谭先杰接诊患者近20万人次。他印象最深的却是一个没有救活的病例。

  2013年,他收治了一个直肠癌复发的病人,由于癌细胞又转移到了盆腔里的器官,很多医院已经拒绝手术治疗了。谭先杰认为病人病情很严重,可能生存期不到一个星期。由于手术风险太大,他也很犹豫。但当病人与他交流时说自己有一个10岁的小孩,希望能多活几天,好好跟孩子告个别,谭先杰被打动了。他最后给病人做了手术。

  大约3个月后,病人还是去世了。“尽管我没有把这个病人救活,但我让这个孩子多见到妈妈96天。”谭先杰说。

  去年3月,谭先杰在微信上分享了他为一名患者成功切除1000多个子宫肌瘤的病例,获得媒体的广泛报道。

  他在科普道路上的努力赢得了大量粉丝,网友称他的文章通俗易懂,值得信赖;好口碑也给他带来了大量的门诊患者。每次出诊,谭先杰常常是医院里最后离开诊室的大夫。

  “医生做科普是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

  谭先杰刚开始做科普时,做科普的中国医生并不多。在医院的评价体系中,科普没有手术质量和患者数量重要,因此对医生的职业声誉没有太大的贡献。但谭先杰还是决心继续下去。

  谭先杰曾经收到过一面特殊的锦旗。送锦旗的女士满面笑容走进诊室,他却一头雾水,因为对方不是他的病人。原来那位女士2018年在电视上看了谭先杰关于宫颈癌的科普讲座后决定去医院做检查,结果发现自己处于宫颈癌的早期阶段。她及时做了手术,后来生活如常,于是专程到门诊表示感谢。

  这一次经历让谭先杰再次深刻感受到科普的重要性。他说:“医生做科普是医生的正业,是职业良知和社会责任。”

  令他欣慰的是,近年来国家越来越强调科普的重要性,将科普与科技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此外,越来越多的同行、同事也像他一样开始从事促进健康科学传播工作。

  他还建议把健康教育和传播纳入医学生的基础教育课程当中。他说大学本科应该开设健康教育、健康传播课程,教医学生如何将深奥的医学知识传递给普通的老百姓,如何和患者友好沟通,如何有效解释病情。

  每年3月的妇女节前后,谭先杰都特别忙。他被邀请到各地各单位做讲座,做节目,传播有关妇女健康的知识。在他看来,女性的身心健康不仅关乎女性自身,还关乎家庭安宁、人类繁衍和社会进步。

  他为广大女性提的建议是:女性要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不仅是对自己负责,还是对家庭、社会负责。“希望天下女性关注自己,关爱自己,早期发现和治疗疾病,拥有健康,绽放美丽。”

监制:卫铁民、刘畅

记者:袁全

视频/编辑:李妍

新华社对外部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