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新唱“英雄姐妹”歌 60年过去了,“草原英雄小姐妹”集体主义精神仍放光芒(3图)

发布时间:2024-06-08 17:58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9版 2024 06/07 11:08 | 查看:624次

2021 年 7 月 1 日,龙梅、玉荣在天安门广场出席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大会。 新华社记者张领摄

龙梅和玉荣在医院病房里愉快地玩耍(新华社1964年5月14日发)。新华社记者赵连升摄 

这是龙梅和玉荣保护的羊群。由于她们俩的看管,这群羊在暴风雪中只冻死了三只(新华社1964年3月14日发)。崔耀先摄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贾立君

  不久前,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第一小学加挂“草原英雄小姐妹学校”校牌,龙梅和玉荣被聘为名誉校长。这是全国首个以草原英雄小姐妹命名的校名。

  整整60年过去了,影响了几代人的“草原英雄小姐妹”集体主义精神,依然散发着令人崇敬的光芒。

  “我一定要把‘草原英雄小姐妹’的精神传承下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积极向上,为班级和学校争取荣誉。”六年级学生王雅琴说。

  “在那么寒冷的情况下,她们以顽强的意志保护集体的财产,她们是我们的榜样。”五年级学生陈益宁说,“我也要做一名热爱祖国、热爱集体的好少年。”

  白云鄂博矿区第一小学从2020年便开始筹备成立草原英雄小姐妹学校。如今,包头市教育局为学校加挂了校牌,校长张永说:“这是荣誉,更是责任。‘草原英雄小姐妹’是内蒙古草原的骄傲,她们的英雄事迹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力量源泉。”

那一颗甜美的水果糖

  一颗小小的水果糖,留给人的记忆能有多久?对于龙梅和玉荣来说,永生难忘。每当有关“糖”的字眼出现,60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暴风雪便如同电影镜头般地从她们脑海闪过。

  姐妹俩回忆说,那天早晨放羊出发前,阿妈给她们每人抓了几颗水果糖,一再叮嘱千万不要走远,午后阿爸会去接替她们。小玉荣嘴馋,一边蹦蹦跳跳地赶羊,一边忍不住一颗接一颗地吃兜兜里的水果糖。没多久,她的那份儿吃光了,就向姐姐要。等到姐姐的糖剩最后一颗的时候,龙梅装出大人的样子:“不能吃了,咱们留着等到最想吃的时候再吃。”

  不久,未带干粮的她们,遇到铺天盖地的暴风雪:空中,密密匝匝垂泄的是雪;地上,抚平了坑洼沟渠、包裹了山丘河川的是雪;羊背上驮的是雪,两个年幼的牧羊姑娘身上也全都是雪。吞噬了万物的雪,让世界变得迷迷茫茫。

  大雪稍停,奔跑了一天的羊群精疲力竭,追赶它们的两个小雪人似的小姑娘也力不能支。正好有一个避风处,它们便与小主人停下来歇息。夜幕降临,气温骤降。两位小姑娘眼角冻出的泪水,瞬间就在脸颊上结成冰凌,身边群羊的鼻孔下,也挂上了冰锥。

  此时,滴水成冰的广袤原野上,风雪咆哮着,显得异常凄冷。除了两个比羊高不了多少的小姑娘和她们的羊群外,别无其他生命迹象。远处黑黢黢的山头垭口,嗖嗖掠过的寒风发出忽高忽低、忽长忽短的阴森怪调。

  “姐姐,你兜里不是还有一块糖吗?咱们吃了吧。”饥寒交迫的玉荣与姐姐商量。

  “好吧,趁羊不跑了,咱们赶快吃了它。”龙梅看着玉荣冻得肿成馒头似的小脸,用僵直的手费了好大的劲儿,才从白茬皮袄底下的棉袄兜里把妹妹惦记了一整天的糖块掏了出来。“这可是咱们唯一的‘干粮’了。”说着,她小心翼翼地剥开糖纸,轻轻地咬了一小半,将剩下的大半个糖块塞入妹妹嘴里。

  “再也没吃过那么甜、那么解渴又顶饿的糖。”那块小小的水果糖,至今仍令姐妹俩回味无穷。龙梅和玉荣说,那个年代物资匮乏,加之家里人口多,日子过得非常紧,若不是马上要过春节,家里绝不会购买糖果;若不是顶替爸爸放羊,拉扯着6个孩子的妈妈,也不会动用年货独独奖赏她俩,“现在想来,吃了苦才知道糖有多甜。”

那一场恐怖的暴风雪

  “草原英雄小姐妹”的事迹,我们耳熟能详;然诸多细节,未必完整了解。面对镜头,龙梅、玉荣详细讲述了当时的遭遇——

  那是1964年2月9日(农历腊月二十六),家家户户都在忙活着准备迎接大年的到来,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新宝力格公社那仁格日勒生产大队牧民吴添喜要去帮邻居粉刷房屋,他的两个女儿——11周岁的龙梅和8周岁的玉荣,主动要求替阿爸去放牧集体的羊群。

  腊月,塞外高原寒潮活跃,阿妈有点儿不放心。姐妹俩宽慰说:“别担心,我们又不是头一次放羊,保证让羊吃得饱饱地回来。”

  上午10点左右,姐妹俩赶着羊群出发。她们看到村庄附近的草滩被积雪覆盖、羊儿难以觅食,便商量把羊群赶到村南的丘陵地带,那里迎风坡上草多一些。

  谁承想,中午时分,铅板似的乌云从天边铺了过来,霎时将太阳遮得严严实实,整个草原突然暗下来。接着,风声呼呼,片刻间狂风撕扯着低压的云层,将大片大片的雪花抛撒下来。

  暴风雪来了!姐妹俩赶紧把羊群往家的方向撵。然而,风急雪狂,受到惊吓的羊群顿时乱作一团,随后顺着风朝东南方向跑了起来。

  羊群中,只要头羊行动,其他羊便会紧随其后。而在雪地里,那些老弱病残的羊一旦跟不上而掉队,就会被野狼吃掉。此时的头羊,根本不把这两个小姑娘放在眼里,它带领着群羊只管疯跑,任凭她们前挡后赶、左拦右堵,怎么也拢不住羊群。

  “你快跑回去叫阿爸来帮我们。”龙梅说,她当时着急地向妹妹喊道。

  “好!”妹妹答应一声,便往家的方向跑。可是,刚跑几步便返了回来。玉荣说,她担心等阿爸过来,姐姐和羊群恐怕早已不知走到哪里去了,于是决定留下来和姐姐一起守护羊群。就是这个刹那间的决定,结束了她童年蹦蹦跳跳的快乐生活,注定了她永远失去双脚的命运。

  雪越下越大,羊群一股劲儿地顺风奔逃,姐妹俩紧跟着丝毫不敢放松;羊群跑到哪里,她们就追到哪里。她们心里只有一个念头:一定要把羊群保护好,一只都不能丢!

  下午了,人、羊都已很疲乏。而风雪紧一阵、缓一阵,两个小姑娘也随着羊群跑跑停停。她们不断地掉进雪坑里,相互拉扯着,爬起来继续追赶羊群,渴了、饿了就抓一把雪舔一舔。

  大约下午五六点的时候,一只小羊倒在雪地里喘息起来,已奄奄一息。龙梅和玉荣便轮流将它背上,继续随着羊群前行。天气越来越冷,小羊越背越沉,没多久,便剧烈地抽搐起来。姐妹俩将它平放在地上,瞪大了幽蓝眼睛的小羊很快便死去了。

  “集体的羊一只都不能丢,哪怕死了,肉拿不回来,羊皮也要交到生产队!”父亲平时的话语提醒着龙梅和玉荣。姐妹俩就这样继续背起死去的小羊艰难前行,实在背不动了,她们便将小羊安放在一个坡顶,垒几块石头做了记号,准备第二天再去找它。

  隆冬时节,天黑得早。傍晚时分,风雪稍停,羊群也停了下来,姐妹俩准备围着羊群轮流休息。经过商量,妹妹坚持让姐姐先休息,她照看羊群。

  “太累了。”龙梅说,她蜷缩在雪地上很快睡着了,也不知过了多久,等她醒来,妹妹和羊群不见了。原来,雪又开始下了。雪一下,羊群就要走。这或许出于羊的自救本能,原地不动可能会被大雪掩埋,而动起来可以产生热量御寒。

  “妹妹——你在哪里呢?”龙梅急得哭着、喊着。人一着急,便会摔跤。摔倒、爬起,爬起、摔倒……她不停地喊着妹妹,循着雪地上依稀可辨的羊蹄痕迹追赶下去。

  “姐姐——我在这儿呢!”大约走出一两公里,龙梅终于听见了妹妹的回应声。

  “为什么不叫醒我?你是想把姐姐冻死在雪地里呀!”龙梅责怪说。其实,她是担心妹妹和羊群遇到危险,当时草原上经常有狼出没。“不是的,姐姐!羊跑开了,我想把它们撵回来,我是想让你多睡一会儿。”

  终于又走到了一起,她们彼此看到对方,还是高兴地笑了。唰唰唰的硬风硬雪,早已把她们的脸打得红肿发亮,皮肤生疼。

  雪夜的草原,天白、地白,举目四望,迷迷茫茫,姐妹俩不知身处何方。她们多么希望能够遇到一户人家,进去暖和暖和。可地广人稀,哪里会有那么幸运的事情!

  直到凌晨,她们远远地望见了一束灯光,姐妹俩内心升腾起希望。“妹妹快去看看,你嘴甜点,叫人家大爷大娘,让他们帮咱们把羊赶过去。”

  此时,大雪又开始飘洒,羊群复又顺风快速行进。准备去求救的妹妹向着灯光的方向走出不远,发现姐姐一个人很难拦住羊群,又折回身来。

  终于,走到一个小山沟,雪渐渐放缓了节奏,慢慢地停息下来,羊群也自动围成了圈。饥肠辘辘、耗尽力气的姐妹俩,无法再迈动冻得僵直的双腿,不一会儿便困乏得迷迷糊糊睡了过去。

那两个坚硬的“冰疙瘩”

  在许多人的眼里,几十年来活跃在全国各类公益活动中的龙梅和玉荣脸上永远洋溢着幸福的微笑,行为举动与常人无异。其实,她们当时都被冻伤,留下残疾。

  暴风雪夜的第二天早晨,天色大亮,突然醒了的龙梅赶紧叫喊妹妹,但没有应答声。原来,妹妹被雪埋住了。她迅速刨开积雪,把妹妹从雪堆中拉出来。这时,发现妹妹双脚上的毡靴不见了:“你的靴子呢?”“在脚上呀。”妹妹回答说。“这哪是靴子,是两个冰疙瘩!”姐姐惊讶道。

  玉荣两只脚上的毡靴是什么时候丢的,她自己也不清楚。追赶羊群的过程中,新下的雪花滚雪球般地粘附在腿上,慢慢凝结成了两个大冰疙瘩。龙梅要把自己的靴子脱下来给妹妹穿,可是她的靴子也牢牢冻在腿上脱不下来。

  “姐姐,我的脚丫子麻木得动不了了,好像全身都在发热。”

  龙梅至今都心有余悸:“后来才知道,人在冻得快不行了的时候,身上就会发热。”

  这时,饥饿的羊群开始觅食了。眼看着羊群渐渐走远,龙梅费了很大的力气背起妹妹,但没走几步就摔倒在地上。“姐,不行不行,你也没劲儿了,别管我,赶紧追赶羊群吧。”玉荣哭着说。

  一头是羊群,一头是妹妹,龙梅犯难了。但她还是很快作出决定,把妹妹安顿在小山坡避风处,将自己的白茬羊皮袄脱下来盖在她身上:“你在这儿等着,姐姐去追羊,要是遇见人就来找你。”

  直到中午时分,头一天到白云鄂博火车站送朋友、刚刚采购了年货准备返回的邻村牧民哈斯朝禄和他9岁的儿子那仁满都拉,发现了羊群和龙梅。之后,一场营救两位小姑娘的行动迅速在草原上展开。她们先后被送到白云鄂博矿区医院抢救。此时,她们还不知道,在零下37摄氏度左右的严寒中迂回曲折跟着羊群跑了一天一夜,已经来到35公里外的陌生地方,这是她们有生以来走得最远的路程。

  《白云鄂博矿区志》记载:1964年2月10日下午2点30分,铁矿职工医院组织抢救因保护集体羊群而冻伤的龙梅、玉荣小姐妹。

  白云鄂博矿区医院当年抢救龙梅、玉荣的工作总结里,记录着以下两段文字:

  “患儿龙梅,入院时表情淡漠,不能言语,手指手背肿胀明显,触之冰凉而坚硬,无明显压痛。初步诊断为:全身冻僵、冻伤休克及肾功能障碍。”

  “患儿玉荣,入院时呈昏迷状态。双耳肿胀,眼睑浮肿,瞳孔对光反应迟钝;两小腿自膝关节以下皮肤呈紫色,踝关节以下呈暗黑色,表面有冰层附着,足背两侧动脉消失。初步诊断为:全身冻僵,冻伤休克及肾功能障碍。”

  经医院检查,龙梅冻伤面积占全身的15%,其中2至3度冻伤占一半,冻掉了左脚的大拇指。玉荣冻伤面积28.5%,其中2至3度冻伤占80%,局部冻伤深度达4度,双脚部位不仅冻入肌肉、神经,而且已冻入骨髓,最终右腿膝关节以下和左腿踝关节以下做了截肢手术,双腿后来装了假肢。

  龙梅入院不久,神志逐渐恢复的她急切地问医生:“叔叔阿姨,我们的羊群怎么样了?”当人们告诉她,384只羊一只也没有丢、仅冻死3只时,她开心地笑了。

  60年传遍世界的感动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网络、信息传播手段较为落后的年代,龙梅、玉荣的事迹是如何被世人所知的呢?记者从当年的新闻报道和包头市集报人申雨林先生搜集的“草原英雄小姐妹事迹”专题报纸,以及多种文献资料里查找到来龙去脉。

  1964年3月11日,新华社向全国媒体播发新华社内蒙古分社记者赵琦采写的《两个蒙古族小姑娘同暴风雪搏斗一昼夜保住了羊群》通讯稿,被当日的《北京晚报》和翌日的《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以及随后几天的《解放日报》《中国少年报》等许多报纸在显著位置刊登。其中,《人民日报》在3月12日采用新华社的这篇报道时,将标题改为《暴风雪中一昼夜——记英勇保护公社羊群的蒙古族小英雄龙梅和玉荣》。

  新华社的报道使龙梅、玉荣的事迹迅速传遍全国,感动了无数读者,文章所传递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引起热烈的社会反响。

  赵琦的采访手记显示:当时,他在白云鄂博矿区写好稿件后,直接去邮局将稿件传到新华社总社,总社及时发稿,“北京晚报出报时间比日报快,晚报一登,一下子传遍了北京城,大家都在传颂议论,赞扬这两个勇敢坚强、舍己为公的蒙古族小姑娘。”

  3月13日,龙梅、玉荣被转到呼和浩特接受进一步治疗。当天,时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第一书记、自治区主席的乌兰夫同志赶到医院看望她们,并题词。

  3月14日,《内蒙古日报》头版整版转二版发表长篇通讯《草原英雄小姊妹》。

  新华社后续报道显示:随后,共青团白云鄂博矿区委员会决定接收龙梅、玉荣为中国少先队队员;1964年3月20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在写给共青团内蒙古自治区委员会转蒙古族小姑娘龙梅和玉荣的信中,表扬她们在暴风雪中英勇保护集体羊群的高尚行为。

  一时间,“草原英雄小姐妹”享誉全国,各地陆续掀起学习草原英雄小姐妹集体主义精神的热潮。同时,来自方方面面的慰问、关心络绎不绝。

  不久,龙梅、玉荣的感人事迹相继被改编成话剧、电影、京剧、连环画、年画,并被编入小学语文课本。此后的岁月里,多少次全国巡回作报告、出国访问讲演,连她们自己也数不清楚。

  很快,“草原英雄小姐妹”龙梅和玉荣成为新中国诞生以来“集体主义精神”的代名词。她们的精神,甚至受到国外读者的尊崇。

  2006年1月11日,国务院新闻办与内蒙古自治区外事办公室收到我国驻加拿大多伦多总领馆的明传电报。

  电报转来一封名叫迪妮·维伯的老人写给龙梅和玉荣的信。信中说,10年前她在集市上偶然买到《草原英雄小姐妹》连环画,被生活在内蒙古大草原上两位小姑娘对集体认真负责的态度深深感动,当她向5岁的孙女讲述书中故事时,小孙女对这两位小姑娘在严冬为了保护羊群所表现出来的伟大决心和勇气非常感动。凑巧的是,多伦多的一份报纸不久前又刊登了有关龙梅和玉荣近况的文章与照片。“照片上的你们看起来真精神,也很幸福。你们现在仍在为自己的国家努力工作,我向你们表示敬意。”她在信尾说:“我写这封信,只想告诉你们,在地球的另一端,你们儿时的英雄事迹仍然备受崇拜。”

  2006年2月5日,玉荣在给迪妮·维伯的回信中写道:我们姐妹俩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事,却得到了国家和政府的很高褒奖和这么多年来无微不至的关心和照顾,也得到了来自全社会的尊重和爱。我和姐姐一直心存感激,感谢所有关心、爱护我们姐妹俩的人们,也感谢您以及您的家人对我们的关心。正是因为有您这样的人们播洒着爱心,才使我们地球这个大家庭多姿多彩,充满着爱。

  1964年秋天,出院后的龙梅、玉荣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开始了读书生涯。1970年,龙梅如愿以偿入伍;1974年,玉荣进入师范学院学习。后来,姐妹俩先后在政协部门工作,直到退休。

  几十年来,姐妹俩始终保持着牧人的淳朴、善良,过着普普通通的生活。与普通人不一样的是,多年来她们是各地中小学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邀请的热点人物。

  “草原英雄小姐妹”曾当选全国人大第四、五届代表;玉荣曾是共青团十一、十二大代表,中国残联一、二、三届代表,还获得过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自强模范称号等许多荣誉。2008年,龙梅和玉荣光荣地成为北京奥运会火炬手,2009年龙梅和玉荣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天上的闪闪星星多呀,不如我们草原羊儿多。有一个故事并不遥远,它感动了天地也感动了蓝天……那是两个英雄姐妹呀,两个可爱的少年,她们用顽强战胜了狂暴的风雪,她们把忠诚写在了美丽的草原……”近年来,这首《英雄姐妹》新歌在内蒙古大草原上广为传唱,龙梅和玉荣把它设为手机铃声。

  古稀之年再次戴上红领巾的“草原英雄小姐妹”说,那时候放牧的人冻坏身体、被狼吃掉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叔叔阿姨抢救,她们恐怕连性命也保不住。“我们是牧民的孩子,当时只是尽了自己应尽的责任和义务,是党和政府的厚爱给了我们殊荣;‘草原英雄小姐妹’这个称号,不仅仅是对我们姐妹俩的肯定,更是对无数草原儿女一心向党、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精神的赞扬。”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