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市潘伟华:19载坚守采编一线 用敬业奉献书写情怀担当(图)

发布时间:2024-03-29 21:00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3-11-29 14:56 | 查看:148次

  潘伟华,1979年10月生,中共党员,淮北市传媒中心主任记者。19年来她一直坚守新闻采编一线,从乡村振兴到重大项目建设,再到抗洪抢险,她下矿井、进车间、上高山、赴灾区……,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奔跑在新闻现场。从民生记者到时政记者,从内宣记者到外宣记者,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潘伟华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不同的岗位同样的坚守,累计在中央、省级媒体播发稿件2000余条,推动淮北外宣工作实现多项突破。先后荣获“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广播电影电视系统先进工作者”“淮北好人”等荣誉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务实担当,传递时代声音

  2011年,因为工作需要,潘伟华从一名内宣民生新闻记者调整为外宣时政新闻记者。

  面对新的采访环境,不熟悉、新闻选题少、时政新闻采编经验少等困难,她迎难而上。凌晨三四点钟起床做采访前的“功课”;挑灯夜战撰写深度报道;在颠簸的路上赶写当天稿件;下午三四点钟才吃上中午饭……,用辛勤的汗水书写着自己的职业担当,外宣工作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从在央视的单镜头播出到单条播出,再到《新闻联播》头条刊播,潘伟华一步一个脚印向着更高处迈进。

  2017年6月5日,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来之不易的绿水青山》系列报道,通过直播镜头,向观众展示各地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潘伟华敏锐捕捉到这一机遇,多次来到相山实地采访,整理第一手资料,向央视推荐淮北市“石头缝里长出万亩森林”的典型经验。淮北市成为安徽省唯一入选的城市,《荒山秃岭变身“世外桃源”》在系列报道中首集播出,充分展示了淮北“煤城变美城”的转型发展成果。

  2018年6月,央视紧急约稿,广泛征集全国各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进经验。潘伟华连夜整理材料,向央视上报淮北市采煤塌陷区治理的典型做法,并于第二天一早实地采访、拍摄。此条新闻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的突出位置和观众见面,特别是新闻中市民的同期声:“生活在这样的城市里幸福感爆棚”,成为火爆金句,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淮北这座全国文明城市的生态底色和民生温度。

  2021年5月,潘伟华和同事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在淮北开展《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直播大运河》两次大型直播,开创淮北市高频次、高质量央媒宣传的新突破,让党的好声音吹遍相城的角角落落。

  多年来,潘伟华致力于外宣团队建设和年轻记者的传帮带,在选题策划、文稿谋篇布局、画面拍摄编辑等方面悉心指导。目前多名年轻的记者已经成长为业务骨干。2018年度外宣发稿同比增长近70%,2019年度外宣发稿同比增长20%,2019—2023年外宣发稿均保持在10%左右的增速,有效地提高了淮北市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忘我坚守,记录城市成长

  “危险又咋样?我是党员,跟我走。”雷厉风行的潘伟华,无数次迎难而上,带着采访小组直奔现场。

  危险在暴雨中。2018年8月17日至18日,“温比亚”台风肆虐江淮大地,淮北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潘伟华带领采访小组第一时间奔赴三区一县的抢险救灾现场,蹚着齐腰的积水用镜头真实记录了基层的受灾情况以及党员干部齐心协力抗洪抢险的感人场景。她凌晨深入溃堤堤口跟拍广大干群、武警官兵奋力抢险的场景;蹲点受灾群众安置点,报道政府从吃、住、医疗等方面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积水中的碎石子、玻璃划破了脚;长时间浸泡在积水,腿上起了红疹;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湿,早已分不清是雨水还是汗水。等晚上十点多拖着疲倦的身体回到家时,孩子已经睡了,桌子上的饭也已凉了。变的是时光岁月,不变的是对新闻的初心!24小时内,淮北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直播间》等栏目直播新闻4条。节目播出后,不仅吸引了很多在外地的淮北籍客商为家乡出资出力,还引起国家部委的高度关注。

  在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潘伟华不断提升全媒体采编综合能力,努力由“一专多能”向“多专高能”跨越,通过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将电视新闻作品转化为广播、文字、短视频等不同媒介产品,推送新华社、央广网、安徽日报等。2022年春节前夕,配合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安徽总站“新春特别节目组”在濉溪古城连续开展6场直播,节目覆盖总台新闻频道和新媒体平台等,让全省乃至全国人民了解淮北的人文历史和独特魅力。2023年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亚非中心,围绕“饮茶议事”拍摄专题片《请喝茶,有事好商量》,对外生动宣介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基层实践。该片在国际在线、央视频客户端以及脸书“今日中国”账号等平台发布,总阅览量达346万。

  聚焦群众,秉持为民情怀

  作为一名记者,潘伟华同志信念坚定、立场鲜明、严于律己、爱岗敬业,能吃苦、肯钻研的精神,让很多男记者都望尘莫及。错过三餐时间、凌晨采访、彻夜通宵编辑,对于潘伟华来说,这都是常有的事。大年初一,万家团圆,她深入煤矿生产一线跟拍女选煤工;雨雪雾等特殊天气,她深入田间地头、受灾现场等,真实记录抢险救灾的场景;棚改攻坚年,她蹲点棚改一线,跟拍棚改工作者创新货币化安置让惠于民……

  潘伟华说,当记者最重要的就是“为民情怀”。无论什么报道,都要坚持思想性和群众化相统一,想一想和群众利益有什么关联,能给百姓带来怎样的获得感。

  担任民生新闻记者期间,她顶着巨大压力,完成《浍河污水何时休》等系列报道,在执法部门的通力协助下,帮助受损渔民拿到跨省赔偿;不辞辛苦帮助生活困难的老人办低保,联系爱心人士和外省医疗机构为脑瘫患儿治病; 参与策划大型公益性活动,为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募集资金,解决后顾之忧,不断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现在,潘伟华又有了一个新的身份——党的二十大代表。盛会闭幕,返回工作岗位后,她深入机关、社区、乡村,通过专场宣讲、线上线下联合宣讲等多种形式,向安徽省宣传系统、淮北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妇女同胞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向外界讲好淮北故事,是潘伟华心中的梦,也是她脚下的路。她说,这趟征程,要继续坚定地走下去,创作出更多接地气、能“出圈”的精品,让新闻报道更有生命力和民生温度,持续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旋律。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