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29 20:12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3-09-22 18:17 | 查看:139次
臧勇,男,1979年9月生,枞阳县横埠镇龙山小学教师。为了让农村孩子有处读书、有书可读,2017年臧勇将多年省吃俭用的7.5万元全部取出,将自家平房的前厅改造成“三公精舍”乡村书屋,免费向村民和留守儿童开放。通过自身收集、社会捐赠,目前藏书达8000余册,很多学生放学后会到书舍看书学习,先后有38名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自发前来辅导孩子读书,“三公精舍”已然成为当地孩子们的“第二课堂”。获评“安徽好人”荣誉。
书香沁润三公山
三公山是铜陵市最高峰,熟悉三公山的人都知道,三公山下有个温暖的书舍,名叫“三公精舍”。走入“三公精舍”,整齐的书架倚墙而立,墙上是“读书习字”“知止”等装裱起来的书法作品,木桌椅“面对”着书籍,绿植置于书架顶上。“三公精舍”的创办人臧勇将书籍分成了三类:经典名著类、少儿文学和教辅书类、书法音乐绘画等专业类。“地方虽小,但是能够创造一个阅读的环境和氛围,更多的人可以通过书籍见识到更广阔的世界,我觉得很高兴。”臧勇说。
臧勇从小生活在农村,是一名农村小学教师,喜欢阅读、热爱乡土的他,一直致力于乡村阅读的推广,曾多次参与《双语论语》《安徽省劳动实践教材》等书籍编写工作。长年在乡村教育岗位上工作,他深知农村儿童阅读资源的匮乏,实际课外阅读数量和频次远低于城市儿童,甚至有的儿童连一本课外读物都没有。特别是在这些农村儿童中,有相当大的一部分因父母进城务工而成为留守儿童,这意味着无数家长在农村儿童课外阅读中缺席,无法陪伴和引导子女阅读,造成“孤读”现象。
为了让农村孩子有处读书、有书可读,臧勇将多年省吃俭用的7.5万元钱全部取出,于2017年将自家平房的前厅改造成“三公精舍”乡村书舍,免费向村民和留守儿童开放。一开始藏书少、规模小,知道的人也少,书舍影响力不大。随着臧勇的收集、社会的捐赠,书籍越来越多,前来看书的村民和孩子也越来越多,“三公精舍”的人气逐渐上升。“三公山是铜陵最高峰,我个人想把书舍打造成能够点亮人们心灵的精致静雅之地,书舍因此得名。”臧勇说。2022年10月,臧勇和妻子商量后,又取出近年攒下的积蓄扩大了书屋的规模,改善孩子们的读书环境。目前,“三公精舍”藏书阅读面积已近1000平米。
阅读点亮乡村梦
“我从小就爱好阅读、喜欢分享,创办书舍就是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和乡亲通过阅读获得文化的滋养。”臧勇说。他的妻子张洪琴坦言,之前曾埋怨丈夫一心只想着书舍,不仅花钱还很花精力,后来发现,来书舍借书的村民越来越多,尤其是看到孩子们聚精会神的阅读,心里很为丈夫感到骄傲。
“臧老师,我又来啦。”中午时分,“三公精舍”热闹起来,放学的孩子、吃过饭的村民三三两两来到书舍借书、看书,阅读已经成为他们业余时间的一大爱好。
在书舍里有一个登记簿,臧勇说,这里信息登记全凭大家自觉,借阅数量和时间都没有限制。几年下来,书舍里的书不仅没少,反而有所增加,不少人借了一本书却还了好几本回来,大家在借阅之间分享着读过的好书。
“假期和周末时人最多,因为在这里我们可以看书增长见识,也可以和同学互相督促写好作业。”学生方婉菁说到,她喜欢书香的味道,更喜欢书舍的氛围。
由于臧勇是一名教师,书舍自然也成为了义务为学生们答疑解惑的场所,不少学生的家长将“三公精舍”称为孩子们的“第二课堂”。随着书舍影响力变大,前来看书的人越来越多,也不再局限于学生,附近的村民也时常过来“借读”,还有不少志愿者前来为孩子们辅导作业。
奉献传递正能量
在与孩子们的交流过程中,臧勇发现大多数孩子天资聪慧,但由于缺乏引导和培养,往往知识储备不多,动手能力不强。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视野,臧勇积极与当地城市里的中小学校合作,举办“三公讲坛”活动,讲授“跟着书本去旅行”“太空种子种植记”等读书益智课程。臧勇还租借了门前荒地,与志愿者一起开辟了“三公耕读园”“三公太空园”“三公同心林”等,在园地里让孩子们在种植中观察植物的生长,体验劳动的快乐。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让更多的农村孩子有书读,臧勇采取公益捐赠、定期轮换的方式,为省内其他乡村书屋捐书,让“三公精舍”的图书流动起来,帮助到更多留守儿童。2023年2月20日,在臧勇的帮助下,黄山市休宁县木梨硔村的村民韩盛纲建成了“木梨花开”乡村书屋,臧勇向该书屋捐赠120册图书,供当地村民和往来游客免费借阅。
“让阅读伴随成长,用书籍点亮乡村。”这是臧勇创办“三公精舍”的初心和追求。现如今,“三公精舍”书籍由少到多,规模从小到大,影响由近及远,成为当地响当当的阅读名片,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文化动能。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