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3-09 21:47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3-11-28 09:51:00 | 查看:177次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从邻里关系到家庭矛盾,从山林土地到房屋宅基地……近年来,四川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人民调解组织、人民调解员,他们用一场场调解,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足。
调解工作有哪些妙招、实招、硬招?近日,记者采访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耍惹阿觉,“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成都市金堂县赵镇街道河湾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
“德古”调解员耍惹阿觉:
“调解工作一定要尊重‘彝风彝俗’”
近日,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黑竹沟镇依乌村,耍惹阿觉刚调解完一起林地边界纠纷,又忙着前往调解另一起马匹权属纠纷。
耍惹阿觉是一名彝区“德古”(意为“德高望重的人”)人民调解员,投身调解工作28年,他将彝族传统“德古”调解融入人民调解体系,探索形成国家法律和彝族习俗相融合的“阿觉调解法”。
“因为他的调解,村民关系更加和谐,大家都对他称赞不已。”县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股股长邛莫毛阿干表示。
群众的认可来源于具体的案例。例如,2022年,村民曲别(化名)与沙玛(化名)发生婚姻纠纷,双方互不相让,矛盾不断升级,引发大量人员聚集。耍惹阿觉立即赶到现场,安抚双方情绪,同时邀请当地“苏易”(彝族有威望的老人)、“德古”等共同参与调解,促成双方达成共识,使这起事件得到有效处置。
近4年,耍惹阿觉参与调解矛盾纠纷40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大家更愿意借乡土文化、用乡音乡情、靠乡土办法来解决矛盾纠纷。调解工作一定要尊重‘彝风彝俗’,用好‘民间德古’。”他说。
从邀请联系帮扶单位领导担任“德古”人民调解指导员和法治宣传员,到坚持每周组织一次调解员集中学习法律;从开展“调解问计坝坝会”“纠纷线索征集会”及时发现、及早介入矛盾,到开设“德古彝汉双语法治讲堂”、打造“小手牵大手”“普法小阿依”品牌……耍惹阿觉立志用好“法理情”,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河湾社区调委会:
层层“吹哨”,促矛盾发现在早、化解在小
“调委会整得好,现在我们用水都不愁了!”金堂县赵镇街道河湾社区居民曾会琼所指的,是今年1月现代名城小区因管网年久失修导致的用水负担问题。
该小区于2003年建成,年久失修的水管网造成额外的用水负担,业主们水费翻倍有余,且因为水压过小,3楼以上的住户无法正常用水。
了解到情况后,来自河湾社区调委会的调解员刘大姐立即向社区反映,详细说明小区水表存在的问题和群众的意见;社区工作人员实地查看后,整理相关问题并交给街道办;街道办工作人员填写问题和诉求,向自来水公司“吹哨”,并将内容抄送金堂县信访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随即该办公室、县住建局、赵镇街道办、河湾社区、小区党支部、自来水公司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共同推进问题的解决。
“经过走访、劝导、调解,小区的用水矛盾得以消除,最终促成供水一户一表改造。”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主任田发久充满成就感,并向记者讲述他们创新制定的“三级调解”模式——一是居民小组(小区院落)调解,二是网格内调解,三是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调解,实现快速高效地开展调解工作、处置矛盾纠纷。
为了提高调解质量,一方面,社区调委会在4名专职调解员的基础上,持续吸纳在本地常住且有威望、热心的“五老”乡贤人士;另一方面,针对调解员年龄层次、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不同情况,社区调委会一个月召开一次调解员交流座谈会,两个月开展一次业务知识培训会,三个月召开一次政策法规学习会,形成“123”学习模式。
河湾社区常住人口达4.4万余人,为确保矛盾纠纷发现在早、化解在小,社区调解队伍还在持续壮大。2020年以来,社区调委会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400余件,其中,重大矛盾纠纷20余件,调解成功率超98%。
72岁的李建文、50岁的贺川省……如今,一批“五老”志愿者活跃在调解一线。“调解工作切忌单打独斗,要根据矛盾纠纷实际,及时协调邀请有关部门和组织共同参与调解,提升矛盾纠纷化解成功率。”这是贺川省从实践中得来的经验。(邹蕾 记者 范芮菱)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