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报: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的开拓性意义(图)

发布时间:2011-03-23 16:36 | 来源:老人报 2011年3月23日 第A2版 | 查看:2218次

(中国好人网配图)

  不久前,一位八旬老翁摔倒在福州市区道路旁,受伤后无法爬起,多位围观者无一上前相扶,老人最终在“围观”中死去。事后,某网站推出的“在街上看到老人出事你是否会去帮忙”的调查中,近七成网友将票投给了“不会,搀扶会给自己添麻烦”的答案。

  老人猝死街头的悲剧,让人扼腕。而事件暴露的“明哲保身”意识,更让人警醒和深思。本报多次报道的搀扶摔倒老人面临的两难选择,是对当代人道德的考验;如何面对下一位“摔倒的老人”,将成为一道严肃的良心考题。

  扶危济困、扶老携幼本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年来屡屡由扶助老人引来的纠纷,已经让“怕惹麻烦”成为人们挥之不去的心理障碍。特别是曾轰动一时的“彭宇案”,出手相助的好心人反被告上法庭,人们似乎由此得出结论:面对摔倒的老人,每一次伸手都意味着危险,每一分“自私”都是出于自我保护。如果以此为借口对摔倒老人视而不见,那么碰到车祸受伤者、孕妇紧急生产等急需救助的人士,同样可以袖手旁观。应当看到,助人为乐才是社会的主流和常态,河北邯郸那位“我不讹人”的长者、江苏南京那位“我自己跌倒”的老汉,抑或更多不被提及的被扶起后真诚的道谢,这样的场景才更应该让我们记取、珍惜和效仿。

  本报上期6版刊登的《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破解“彭宇”难题》一文,似乎破解了搀扶跌倒老人的两难选择。据该基金的发起人,华南师范大学谈方教授介绍,该基金主要为需要帮助的搀扶者代理案件和提供帮助,如果官司打输了,经过判定确实蒙冤或无法界定的搀扶者,还可给予一定的经济帮扶。但是尽管这样,仍未能从根本解决问题。因为,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真正使主动帮助摔倒的老人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风气,还要做类似设立搀扶老人基金会的大量工作,并从根本上提高认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对困境中的老人伸出援手,在道义层面上就如同帮助我们自己年迈的父母,在帮助或有一天也会跌倒了难以爬起来的自己。相信善良总比邪恶多,热心肠总比冷面孔好。就像冷漠和自私可以传染一样,每一个善念和义举也将如春风化雨,浸润心田。路见危难从“我”做起,哪怕帮一份小忙,出一份小力,只有持之以恒,就会真正形成一个尊老敬老的和谐社会氛围。(作者:成 城)

(责任编辑:张予)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23 22:47:25 发表
匿名网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