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索医生”邓前堆:善良的心,是峡谷里的阳光(3图)

发布时间:2011-03-21 07:46 |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20日 14:34:50 | 查看:941次

  新华网云南频道3月20日电(记者 杨跃萍)绳子系着小小的滑轮,滑轮扣着粗粗的铁索。已不年轻的他,肩背药箱,紧紧抓住绳,使劲、蹬腿,瞬时滑轮已带着他向彼岸飞去。身下30多米,是奔腾汹涌的怒江水。耳旁,浪涛风语“呼呼”而起。

  寒来暑往,他背着药箱从东岸过溜索滑到西岸,已28个春秋。只要病人需要,不管白昼还是黑夜,他就从峡谷出发,以最快速度奔至大山深处的人家。

  他,是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福贡县石月亮乡拉马底村怒族乡村医生邓前堆。他善良的心,是峡谷里的阳光,给乡亲带来温暖。

 

2月19日,邓前堆坐溜索到江对岸出诊(资料照片)。

  脚踏地,心踏实

  每次背着药箱过溜索来往于江两岸,双脚触地前,46岁的邓前堆总会咧开嘴露出灿烂的笑容。“掉进江里,肯定没命,双脚踏地,心里踏实。”他说。

  怒江边长大的邓前堆,直到18岁也不会过溜索。他的家与公路同在怒江东,进城赶集不需过江,也就无需过溜索。溜索,连接了两岸,但因绳子突然断裂、滑轮刹不住“车”而导致的意外在怒江两岸并不鲜闻。

  19岁那年,邓前堆学会了过溜索。那年,他患了痢疾,在村医悉心救治下闯过鬼门关,朴实而机灵的他同时被村医看中“接班”。通过乡卫生院培训后,他回村做了乡村医生。以往可避而不过的溜索,横在了他面前。

  江对岸高黎贡山山梁上住着20多户人家。过人马吊桥到这个村,太绕路,得走两三个小时。如想不耽搁时间,就得过一条125米长的溜索。

  一开始,邓前堆请伙伴们带着他过溜索。后来,他大着胆子自己过。一次,由于滑轮刹不住“车”,他撞到对岸拴铁索的柱子上,左腿受伤,药箱里的注射剂也被撞得仅有一只未碎。他拖着伤腿坚持走到病人家,完成了出诊任务。

  慢慢地,邓前堆可以熟练过溜索了。在努力钻研中,他的医术也一天天提高。不仅本村的,外村的乡亲也来找他看病。年逾八旬的老奶奶,双手皮肤皱如核桃,输液时他总能一针就扎准;烧伤的老人,在他救治下顺利康复。

  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年,拉马底村的村医换了四茬,有的去了沿海打工,有的在当地谋了其他活计。邓前堆也有机会离开,但他不愿意,尽管这份忙碌的工作收入微薄。

  他家的屋顶早已漏雨,因经济不宽裕而无力翻修。但邓前堆并不发愁,总是乐呵呵忙碌着。这两年,拉马底村预防接种率达98%,传染病控制效果很好。“我有一点医学技术,喜欢这份工作,就想干好它。”出诊路上,他边笑边说。

2月19日,邓前堆在村卫生室挑选药品准备出诊(资料照片)。

  尽心尽力,但求心安

  漆黑的夜,在怒江上过溜索,让人心悸。挂在溜索上,只闻惊涛拍岸,却不见对岸。邓前堆咬着手电筒,肩背着药箱,手掌着滑轮,“刷……”一下就溜到了对岸。每次在夜里过江,邓前堆总恨不得长对翅膀一下子飞到病人家。有乡亲病情危急呀!

  雨季的山路,湿滑难行。江对岸的一位村民上山采石耳,一不小心摔下了悬崖。村里人找到伤员,费了很大劲把伤员抬回家时已是凌晨三点。睡梦中接到求助电话的邓前堆背上药箱,打着手电筒过溜索到对岸,攀爬三个小时山路赶到伤员家,手背被路旁的荆棘划破也不觉得。等检查处理好伤口,天已蒙蒙亮,邓前堆又赶回卫生室,还有病人等着他呢。中午,伤员家属打电话给邓前堆,告诉他伤员病情稳定,但邓前堆放心不下,又爬了三个小时山路赶到伤员家,见伤员确实没有危险了,一颗心才放下来。

  有人问他,夜间出诊爬山路太危险,怎么不等到天亮后再去呢?他反问:“病人信任我,我怎么可以不去呢?”他的心,系在病人身上。

  一位村民从货车车厢上摔下来,腿被铁板划伤,鲜血淋漓。邓前堆及时为这位村民处理、缝合伤口,共缝了18针。伤口处理完毕,病人急着回家,可没法联系上家属,于是邓前堆背上这位身高体胖的病人爬了一个多小时陡峭的山路,把病人送回了家。这次诊疗,邓前堆仅收了20元。

  这些年邓前堆奔行在陡峭的山路上,出诊5000多次,从来不收出诊费。就是遇有病人交不起药费和治疗费,他照样看病,开药打针。

  对于村民欠的看病钱,邓前堆从来不去催。他说:“他们有条件还,自然会还。不还,自然是没条件还。”

  村里80多岁的老阿妈娜马称已记不清因自己身体不舒服,邓前堆半夜三更到家里出诊过多少次。老人说:“‘阿邓’在村里,一叫他就来,他来我就心安。”

  邓前堆说,病人信任我,我只有尽心尽力,心才安。

2月19日,邓前堆走在桃花盛开的出诊路上(资料照片)。

  心,与阳光同行

  邓前堆是村里的“溜索冠军”,“溜索比赛”中他过一趟溜索仅需39秒。但他一直希望,村里人过江不要再过溜索,村里能架起一座可通车的桥。这样,“乡亲们无论得了什么病,都可以用最快速度送到外面的大医院去”。

  28年村医生涯,邓前堆无数次治愈了乡亲的伤痛。可至今,仍有一次治病经历令他无法释怀:一位眼睛严重受伤的乡亲,无法过溜索及时赶到城里医院救治,失明了。他盼望,村民看病的路,好走、安全。

  这个春天,传来好消息。

  不久前,有关部门开始着手准备为拉马底村建桥。邓前堆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太激动了,有这么多人关心我们呀。” 邓前堆的心,盛满暖暖的阳光。

  他还有一个愿望,还是想着村民:拉马底村卫生室现有两间诊室和一间输液室,如果能为远道而来看病的村民增设一间厨房和休息室就好了。

  初春,站在路边的拉马底村卫生室抬头看,一座积雪皑皑的笔直山峰耸入云霄,峰下住着四户人家。到这四户人家得过一段近乎笔直的山崖,无路,靠悬挂于陡崖上的木制“天梯”进出。邓前堆隔一段时间就攀爬进去巡诊一回,不然他觉得心里堵得慌。

  峡谷中绝大多数农家住在怒江两岸高黎贡山上。“他们到村卫生室看一次病来回短则半天,长则一天,如第二天还需打针、输液,又得跋山涉水赶来,费时、费力。如果村卫生室有地方给他们热热干粮、过过夜,山上的群众看病会更方便。”邓前堆说。

  另外,邓前堆还希望自己能掌握骨折复位技术。拉马底村乃至福贡县,山高坡陡,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占85%,常年在山上劳作的人们容易跌伤骨折。“如果有机会,我会努力学会这门技术。”邓前堆说。

  人们期待,这位善良村医的愿望能尽快实现。(完)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22 14:14:35 发表
匿名网友:有一位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