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3-19 00:00 | 来源:中国网 2011-03-14 | 查看:5734次
赵丽萍与她的孩子们在一起。本报记者杨天啸摄
赵丽萍
3月2日,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365儿童救助基金正式成立,当天募集资金20多万元。作为基金会负责人,赵丽萍松了一口气,她的7个脑瘫孤儿康复资金初步有了着落。
3月2日,大郊亭国际商务酒店,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365儿童救助基金正式成立,虽然有雷恪生、贾婷等明星到场助阵,但仍然无法掩饰成立仪式的业余,不过大家并不忍心去苛求这个草根发起的公益组织。当天,365儿童救助基金募集到了资金20多万元,作为基金会负责人,赵丽萍松了一口气,她的7个脑瘫孤儿康复资金初步有了着落。
人物档案
赵丽萍,女,38岁,辽宁阜新人1999-2004年个体经营美容院2004-2008年教育培训
2008-2010年就职中国社会协会儿童救助委员会脑瘫项目部2010年创办365晨光之家
2011年3月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创办365儿童救助基金365晨光之家现有7名脑瘫孤儿,面向社会招募有耐心、有爱心的志愿者,帮助孤儿进行康复。联系人:赵丽萍13366060980
本报记者侯雪竹
因为女儿参与公益
作为一个曾经开过美容院的女人,赵丽萍的打扮与她的职业十分不符,既不化妆也没有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她很节俭,节俭到现在身上的一身衣服,还是捡女儿不要的。
赵丽萍是个东北铁娘子,为了给女儿一个好生活,1999年,她离开了老家,来到北京闯荡。刚来北京那会儿,她每个月只给自己留300元吃住,剩下的钱全部为女儿存入银行。为了让女儿看到真实的社会,2004年,赵丽萍带着女儿加入到社区的志愿者队伍,每个周末到王府井、北海公园等繁华地区捡垃圾。
最初,女儿很不好意思,常问赵丽萍:“妈妈,我们是不是很穷。”赵丽萍说:“不是这样的,捡这些矿泉水瓶子是保护环境,我们还能有额外收入。”几年时间,她们卖废品的钱竟然接近500元。用这些钱,她和女儿资助了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的两个贫困女孩一年的学费。女儿不时和两个小姐妹通电话,她知道了一根铅笔、一个笔记本对这些贫困地区的女孩都是珍贵的礼物。女儿不再在乎别人的眼光,每次出门都会带着塑料袋捡拾路上的矿泉水瓶子,她知道,多卖一个瓶子,她远在四川的朋友们就能多本书看,多一根铅笔写字。
女儿的行为也教育了赵丽萍,母女俩从此成为各种公益活动的常客,2007年一次探访“寄养之家”的志愿活动,让赵丽萍和孤儿们结下了不解之缘。
志愿活动结识“二女儿”
“寄养之家”是一个照顾孤儿的公益机构,这里的孤儿大多是残疾儿童。赵丽萍认养了一个叫小玲的女孩子,小玲当时只有4岁,来自海南福利院,患有先心病和脑瘫。赵丽萍每个周末会将小玲接回家一起生活,小玲非常懂事,看见赵丽萍去倒垃圾,小玲就会抢过来,一瘸一拐的把垃圾袋扔进垃圾桶。“这么小就知道疼妈妈。”想到小玲的身世,赵丽萍时常心酸,平常自己舍不得买衣服,她给小玲和女儿买起衣服来十分大方。
由于患有脑瘫,小玲的四肢僵硬,赵丽萍特意学习了一些按摩技巧,给小玲做康复治疗。按摩康复完毕,赵丽萍就躺在小玲身边,女儿躺在另一侧,小玲会转头对赵丽萍说:“谢谢妈妈,小玲给妈妈捏”,说完,小玲会拿过赵丽萍的手,用自己的小手,轻轻地给赵丽萍按摩。女儿俯在赵丽萍的耳边,对她说,“妈妈,小玲这么懂事,咱把她要了吧。”
赵丽萍给机构的领导打电话,询问了收养事宜,哪知道小玲已经被国外的一对夫妇收养了,来年春节就要走了。送小玲回寄养点的时候,小玲声嘶力竭地在楼上喊“妈妈,别走”,赵丽萍逃一样地奔回车里,眼泪哗哗地流。2008年春天,小玲随着收养家庭去了美国。
通过小玲,赵丽萍觉得自己冥冥中对孤残儿童有一种使命。2008年,她放下手头的生意,进入一家公募基金会成为了一名做脑瘫儿童救助的专职社会工作者。
承诺一生帮助脑瘫儿童
在工作中,赵丽萍发现脑瘫儿童通过行之有效的康复训练,可以有很大程度的恢复。然而我国却急缺康复训练技术人员,且康复成本奇高。孤儿院中的脑瘫儿童普遍缺乏康复训练,贫困家庭的脑瘫儿童也难以负担脑瘫康复费用。
2008年11月,赵丽萍协助辽宁阜新一户贫困家庭的新生脑瘫双胞胎姐妹来京康复治疗。半个多月过去了,在赵丽萍和基金会的帮助下,两个孩子的康复进展顺利。12月中旬,赵丽萍接到孩子母亲的电话,说孩子感冒挺严重。赵丽萍赶到康复点后,发现孩子身上出现血青,马上带着两姐妹去儿研所,医生检查出老大的血小板特别低,需住院治疗,但由于医院的病床紧缺,只是先留老大在观察室里输液。
12月31日早晨6点,赵丽萍和女儿正在洗漱,手机铃声突然响起,赵丽萍接通电话,对方只说了声“赵姐”就没有了声音。“说话呀,到底怎么了?说话呀?”赵丽萍大声叫喊道。“赵姐,老大没了……”赵丽萍说什么也不信,“昨天还没事,怎么突然间就没了?”那一天,北京冷得像东北,天还没亮,呼呼的北风,刮得她整个人都麻木了。
她把救助脑瘫孩子去世的事情向领导做了汇报,领导安慰她说做儿童救助工作,总是有意外事情发生,只要尽力就好,等待救助的孩子还很多。离开办公室时,老大的母亲打电话给她,“赵姐,你过来时能给老大买双鞋吗?这个孩子从来没有穿过鞋,我怕孩子到了天堂会走路了没鞋穿。”赵丽萍在商场找了一双小红棉鞋带到了医院。医院里,老大躺在床上,只是身上多了一条白被单,她慢慢掀开白布,孩子并没有闭上眼睛,她睁大眼睛好像在看什么似的……望着离去的老大,赵萍丽默默作出了一个承诺,她要尽自己的所能,帮助每一个需要帮助的脑瘫儿童。
创办脑瘫孤儿之家
为了切实帮助脑瘫孤儿康复,2010年底,赵丽萍辞去了基金会的工作,用5500元钱租了一个4室2厅2卫的住房,从福利院里接来了7个脑瘫孤儿进行康复训练。租的房子里放了7张儿童床,她管这里叫365晨光宝贝之家,最大的孩子12岁,最小的只有3岁。这个家很特殊,只有妈妈,没有爸爸。在客厅里,到处是为这些孩子做康复治疗的器械,充斥的到处是孩子们康复训练时的哭声。
“我宁愿让他们哭一时,也不让他们哭一辈子。”赵丽萍一边洗着一大盆衣服,一边又开始喊,好好做复建,哭也没用,一个孩子偷偷说:“赵妈很凶。”
家里还有其他两个全职的大家长,她们也都是从志愿者做成了全职的社会工作者。两个人笑说,跟着赵丽萍像中邪一样,自己的家都不要了,非来凑她这个热闹。三个人有一个共同的想法,要一直这样做下去,直到有一天,几个人再也做不动。
去年年底,赵丽萍申请了365儿童救助基金,通过几个月的时间,在众多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2011年3月2日,365儿童救助基金终于在中国社会福利教育基金会下成立了。赵丽萍说,取名365,希望社会上每个人每天贡献一份爱,这些可怜的孩子们每天就会多拥有一份爱。
赵丽萍正在着手进行脑瘫儿童康复的实践总结,希望为我国脑瘫儿童的康复训练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课程。对自己十分抠门的赵丽萍告诉记者,她其实有一个奢侈的梦想,她梦想着为脑瘫孩子们设立一所学校,一边为他们培训职业技能让他们能独立生活,一边培训脑瘫康复技术,让更多的脑瘫孩子们得到康复治疗。
赵丽萍说:“我要驾驶一辆爱心列车,车上有我的朋友们、我的女儿以及救助的孩子们,不管中途他们谁上车谁下车,我都不会停下来,我要一直往前走,除非有一天,有一个比我驾驶技术还好,比我还有爱心还有能力的人出现,我才会让位。到那时,我也不会下车,我会在这个车厢里做服务,直到我闭上眼睛那天才会终止。”
(责任编辑:祁建梅)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新疆阿克苏地区阿克苏市2011-03-20 21:53:38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