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1-04 21:33 | 来源:新华网 2024 01/04 10:04:26 | 查看:1039次
互花米草,一种头部长得像稻穗的植物,很多人在海滩见过却不知其名,更不知它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新华每日电讯记者调查发现,1979年引入我国用于保滩护岸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已在多地沿海滩涂泛滥,造成“草长人退”。数据显示,全国互花米草面积达100万亩左右,遭入侵海滩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极大威胁滨海地区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
当前,江苏、福建、浙江等地正在大规模除治互花米草,但作业成本高、除治后易复发、短期集中除治存生态风险等制约因素凸显。业内人士建议,遏制互花米草泛滥势头,需要因地制宜优化治理方法,加快建设智慧监测平台,积极探索资源化利用模式。
2022年秋季,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条子泥湿地的大片互花米草。受访者供图
昔日“护堤能手”成如今“海滩霸主”
深冬时节,江苏盐城一自然保护区,广阔的湿地一望无际,不时有鸟儿在水面驻足觅食。
然而,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号称“绿色沙漠”的互花米草,在该保护区滩涂呈大面积连片带状分布,破坏了底栖生物、鱼类和鸟类栖息环境,已成为保护区滩涂危害最大的外来入侵植物。
最早用于抗风防浪、保滩护岸、防止水土流失的外来物种互花米草,自1979年引进国内后,由于根系发达、耐盐耐淹、繁殖力强、种群扩散快、入侵力强等特性,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扩张,成为不少沿海地区的“海滩霸主”。
记者从江苏省林业局了解到,互花米草在江苏省分布面积达36.7万亩,约占全国的1/3。目前,互花米草已经蔓延到海南、广东、福建、浙江、上海、江苏、山东等地,全国互花米草面积达100万亩左右,遭入侵海滩面积达到600多平方公里。由于福建沿海滩涂广阔、港湾众多,互花米草尤为肆虐。
这种看上去颇为柔弱的小草,如何威胁生态系统安全?专家介绍,互花米草肆意疯长导致一些地方航道堵塞,会造成滩涂湿地碱蓬草生境内的潮汐流减弱,水体交换能力变差,水质下降。其发达的地下根系会造成滩涂土壤板结,压缩鱼类、贝类等生存空间,一些地方沿海滩涂的文蛤、黄泥螺等濒临绝迹,沿海蟹类等底栖生物也可能窒息死亡。在候鸟迁徙通道上,互花米草危害尤为突出,迁徙而来越冬的鸟类因无法落地觅食而失去栖息地。
近期,江苏、福建、浙江等多地已向互花米草“宣战”,加快开展大规模除治。江苏积极推进治理工作,将互花米草治理纳入林长制考核、省环保督察督办内容,实行“挂图作战”“清单化管理”。2023年是互花米草治理工作启动的第一年,江苏计划2024年底前完成总任务的90%,力争2025年全面完成除治工作,进而转入管护和生态修复阶段。
“大规模除治互花米草,有利于保护和恢复滨海湿地生态,尤其是为珍稀濒危鸟类提供适宜觅食和繁衍的场所,吸引更多丹顶鹤等珍禽来这里栖息。”江苏盐城一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李春荣说。
志愿者在江苏省盐城市条子泥湿地滩涂上清理互花米草(2022年摄)。受访者供图
短期集中除治也容易破坏生态系统
记者调查发现,当前互花米草除治工作面临作业成本高、易复发难根治、短期集中除治存生态风险三方面难题。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介绍,因化学除治方式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一些地方主要采取围堰水淹、机械深翻、覆膜等物理手段除治互花米草,成本相对较高。
记者了解到,福建一些沿海地区替代种植红树林初见成效,但补种红树林成本较高,每亩需投入三五千元,加之清除互花米草亩均投入约3000元,再算上人工费,综合下来每亩需投入上万元。
互花米草在大规模除治后,仍易复发。以福建宁德为例,2023年以来,全市共发现评估复发面积6100多亩,复发率达8%。
江苏盐城国家级珍禽自然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表示,多年前除治的滩面上仍会萌发互花米草。研究发现,互花米草在根系每天浸泡海水12个小时的极端缺氧环境下仍能生长,且繁殖能力极强,平均1平方米互花米草能产种子数百万粒。
此外,短期集中除治,还容易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多名业内人士担忧,在潮汐和风暴潮作用下,对互花米草进行短期集中物理清除,容易导致滩面受到破坏,底栖动物的生境完全重建需要较长时间,为后续生态修复带来困难和不可预料的灾害性后果。
“若全面清除,而本地物种又因耐盐耐淹能力不及互花米草无法及时替代,一些岸段或将面临侵蚀风险。”江苏省生态环境厅一位干部说。
2022年秋季,位于江苏省盐城市条子泥湿地的大片互花米草。受访者供图
探索多元治理模式完善科学除治体系
在业内人士看来,目前大规模除治互花米草难度不大,主要难在后期管护防止复发,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生态环境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介绍,温度和高程是影响互花米草种群分布的两大因素,建议因地制宜优化治理方法,可按照低、中、高三个适宜区划分治理互花米草,对应采取零星、中等规模、大规模分区治理模式,受侵蚀岸段、麋鹿保护区等特殊区域仍需保留一些互花米草。
专家建议,引导社会共治,国家层面组织开展互花米草除治修复技术集成攻关,按照“宜滩则滩、宜草则草、宜林则林”的原则对清除区域进行生态修复。
每到候鸟迁徙季,只要割掉滩面互花米草,候鸟就能落地觅食,而互花米草提取物可用于开发抗痛风、降尿酸等功能食品。近年来,部分地区开始探索互花米草资源化利用模式。专家建议,推动将互花米草除治与美丽乡村、美丽海湾等项目建设结合起来,吸引社会资金参与生态修复。
针对互花米草繁殖力强、容易复发的特点,业内人士建议各地构建天空地一体化的监测网络,加快建设智慧监测平台,强化动态监测预警,防止互花米草治理后“死灰复燃”二次入侵。
“虽然我们已做好长期斗争的准备,但部分地区互花米草复发率仍居高不下。如何有效开展生物替代、海滩生态修复,仍需加强科学论证。”一位参与除治工作的基层干部说。
(记者赵久龙 陈圣炜)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