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12-27 11:55 | 来源:湖南文明网 2023-05-05 | 查看:158次
杨意红,1941年5月出生,中共党员,农民,长沙浏阳市葛家镇金源村人。杨意红思想品德高,无私肯干,情系扶农,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82岁的杨意红一辈子与农民打交道,一辈子热爱农业,一辈子奉献于蔬菜研究事业。正因如此,杨意红同志多次受到政府部门的表彰,被评为湖南省、长沙市、浏阳市三级劳动模范;并当选为浏阳市、长沙市、湖南省及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1986年被授予全国科技致富能手称号;2006年更是被科技部授予“星火科技”二传手荣誉称号。他一度成为湖南“候鸟农业”的领军人物,为缓解湖南省内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
60年“火辣事业”,一辈子热血农业发展
从15岁开始组织村上的几个青年人一起成立了浏阳第一个合作试验场开始,就与农业结下不解之缘。50年代初期,建立土化肥、土农药试验厂;60年代,自建农业技术服务哨,为生产队免费防治病虫害;70年代,成为乡镇农技站助理农技员,指导整个葛家的农业技术生产;80年代,成立民间研究所浏阳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为浏阳西区500多农户提供“三包”服务,每年服务面积达1500多亩,靠着他的自行车频繁奔波在浏阳西区的几个乡镇;90年代,他又组建浏阳果蔬协会,并担任湖南省蔬菜办海南基地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带动3000多农民前往海南种植反季节蔬菜,总面积3万亩以上,每年要数次坐三天三夜的硬座火车往返长沙至三亚,去倾听、排解选择在海南搞种植的浏阳农民的难题;2000年后,他和儿子在全国各地建立辣椒杂交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每年全国种植面积达20万亩;2010年起,杨意红“祖孙三代”组织农户成立湘天科技种植合作社,探索创新新的农业设施、实现集约化育苗、运用农业物联网等技术,并提纯复壮了国字号地标产品“葛家鸡肠子辣椒”,也给浏阳市葛家镇带来了农业生产转型及美丽乡村建设提速的绿色机遇。
矢志不渝,一辈子带领农民致富
杨意红总说:“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取得今天的成绩得益于国家的政策和亲人、朋友的支持。我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感恩之心,唯有尽力将自己的品种、技术、设施等分享给更多需要的人,帮助农民增收。”从1986年起,他创办了中国第一个民间果蔬实用技术研究所,组建浏阳果蔬协会,带领上千人远赴海南种蔬菜时期。据统计,浏阳农民在海南种植蔬菜最兴盛时面积超过4万亩,每年运回内地的辣椒十多万吨,每年为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在他的带动下,当时浏阳就出现了很多很多靠蔬菜收入成为的万元户。他一度成为湖南“候鸟农业”的领军人物,为缓解湖南省内淡季蔬菜供求矛盾作出了重要贡献。
2010年,年过七旬已经退休的他回到家乡,组织成立了浏阳市湘天科技种植专业合作社,希望把自己所掌握的种菜技术与方法,教给当地乡亲,同时促进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后,湘天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积极带领30余户贫困户、部分退出宅基地或养殖场的农户以劳力、耕地等形式加入鸡肠子辣椒种植。现在合作社人社人员达100多人,种植面积达到300多亩,带动周边农民1000多人,年薪增产值2000多万元。与此同时,“鸡肠子辣椒”还作为扶贫“利器”,从葛家走向全国。在河南南阳,以“鸡肠子辣椒”作为母本的“辣丰3号”受到当地农户的欢迎,种植面积超过1万亩。
60年来,杨意红共免费培训杂交制种技术人员1000多人次、丰产栽培能手5000多人,技术咨询服务8000人次以上。配套提供品种说明书及丰产栽培技术资料9万份以上,辣椒栽培技术手册5000多本。
初心不改,一辈子成就奉献乡村
杨意红在各种荣誉面前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他强调农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关怀和扶持,要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回报社会,积极为政府分忧解难。“不求芬芳吐芯,只为鞠躬尽瘁。”杨意红对科研的满腔热情燃烧了一辈子,终身秉怀对农业和农民的满心关爱,真正做到了懂农民、爱农业。
“真正的奉献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真正的公益是一种隐形的大爱。”杨意红对自己非常节俭,每次进城办事都是自带干粮。但是他对公益事业、农业的“投资”却毫不吝啬。无论是所在的村组修路、新增路灯、建设文化广场等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他都慷慨解囊,投入人力和物力,支持家乡建设。特别是自2010年以来,组织合作社投资近千万元,建立了工厂化育苗温室1个,联栋温室5个、日光温室5个,普通大棚100多个,蔬菜种植面积100多亩,大棚配备了喷滴灌、补光灯等配套设施。工厂化育苗大棚每年为浏阳周边蔬菜基地提供优质的蔬菜种苗及免费的技术服务。每年为长沙地区提供各类蔬菜200多吨,每年带动周边地区蔬菜的经济效益达100多万元。
在杨意红的影响和带动下,祖孙三代都从事辣椒事业,杨意红在浏阳葛家的研发基地带领技术员搞研发,免费的培育技术员并每年都免费地提供部分优良的辣椒苗给种植户,儿子杨以龙在海南的生产基地带领并指导选择在海南从事辣椒种植的农民搞种植,孙子杨剑锋则带着村上的新型年轻农民负责市场对接和产品的推广。这一家人前仆后继地带领着种植户们脱贫致富的故事,得到学习强国、人民网、光明日报等媒体报刊的报道,因此他们的家庭也获评浏阳市“最美家庭”、长沙市“文明家庭”等荣誉。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