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荷素:真情献信访 热忱暖民心(图)

发布时间:2011-03-14 00:02 | 来源:天山网 2011年02月28日 12:08:22 | 查看:1318次

张荷素

  张荷素,女,汉族,48岁,中共党员,新疆阿勒泰地区福海县信访局局长。

  2004年,居住在县糖厂的帕某带着7岁的儿子来上访,反映其丈夫去世后,留下三个孩子,自己患病下岗在家,生活非常困难,无力承担孩子的上学费用。了解情况后,张荷素二话没说,从自己的包里拿出了200元钱,又协调帕某所在的居委会为其解决了最低生活保障金。从此,每逢开学时,张荷素总要提前为帕某的儿子巴克尔送去学费,巴克尔也把张荷素当成了自己可亲可敬的汉族妈妈。

  居住在福海县解特阿热勒乡阿勒玛巴克村的小张涛不会忘记,是他的“张妈妈”为他解决了城镇户口的问题,帮助他们全家摆脱了贫困。那是2000年4月的一天,张涛的母亲来到信访局,流着眼泪讲述了他们全家的情况,她的丈夫是个残疾人,全家就靠她务农来维持生活,她一心想让品学兼优的儿子到县城上学,却无力支付高额的借读费,希望信访局能够协调解决。听完张涛母亲的讲述,张荷素当场决定由自己来承担办理城镇户口的所有费用和学杂费,并把张涛的户口迁到了自家的户口本上。后来的日子,每逢春季播种的时节,张荷素都要到乡里为张涛全家担保贷款,几年下来,为其担保贷款达1万余元,就是这1万余元的贷款帮助张涛家度过了难关,并摆脱了贫困。

  2003年5月,县城郊区有30余户居民上访反映至今仍然喝着不卫生的井水,他们曾经向有关部门多次反映,问题还没有得到解决。此事得到了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安排张荷素立即来到饮用地下井水的居民区,经过实地察看,她向县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县财政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县委领导批示采取县上支持一点,自来水公司帮一点,片区居民筹一点“三个一点”的办法,解决城郊居民安装自来水的问题。就在自来水公司准备动工时,片区居民所筹的资金还是不够,她赶到现场了解到这些居民大都是下岗职工,还有部分是基耕队的农民,生活异常拮据,无力承担安装自来水的费用。张荷素又主动与县自来水公司协商:对个别特困户的安装费用进行适当减免,对部分人员实行分期付款的方式。9月6日,当一股清澈的自来水流到居民的灶台前时,一位白发老大爷拉着张荷素的手激动地说:“还是共产党好,我们衷心感谢党和政府培养出了像你这样的好干部”。

  2005年7月的一天,齐干吉迭乡中学几十名哈萨克族学生因饮用了不卫生的水,群体性出现腹泄、抽搐。情绪激动的家长集体到信访局上访,这是事关全县稳定、民族团结的大事件。张荷素当即与县教育局的负责人一同将这些孩子送进了县人民医院进行治疗,县委、政府立即召开协调会议进行安排部署。第二天早上张荷素简单地为女儿做好早餐就匆匆忙忙赶到医院。就这样整整三天,她白天在学生家长中间做工作,晚上守候在医院病床边帮助护理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所有的孩子都痊愈出院了,张荷素才终于松了口气。

  了解张荷素的人都说,张局长做信访工作有股春风化雨般的力量。熟悉她的人都明白,这力量来源于一名党员对群众的浓浓真情;这力量来源于一名信访干部对工作的高度负责;这力量来源于一位女性无私博大的母爱。在信访岗位工作的二千多个日日夜夜,她记不清自己接待了多少批来访群众,办理了多少件信访案件,也记不清耽搁了多少次睡眠,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她只记得,古丽大姐的医疗费还没有解决,李大哥的养老统筹还没交齐,刘大爷的胃病还没有治好……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总是让她牵肠挂肚、夜不能寐!作为一名单身母亲,她始终愧对自己的女儿,这么多年了,她常常是将女儿一人扔在家中,吃饭更是有了这顿不知下顿在哪,方便面就成了女儿的主要食品,有时到单位同事家蹭一顿饭。但她并没有后悔自己从事了信访工作,相反,她却为此感到自豪。

  稿源:新疆文明网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