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三季度四川好人助人为乐类内江张眉:下岗女工诚信创业 倾情回馈家乡(2图)

发布时间:2023-12-08 21:36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1-09-03 16:03:00 | 查看:221次

张眉

  【主要事迹】

  张眉,女,汉族,1969年9月出生,内江市黄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眉于1994年从国营糖厂下岗,做过售票员、服务生,也做过小生意,饱尝打工艰辛的她,培养了吃苦耐劳,诚信为本的品格。2017年,她响应号召回乡创办内江市黄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祖传中药秘方创办“绝三张膏药铺”连锁品牌。短短几年时间,加盟店已达260余家,遍布全国10余个省市,公司取得商务部连锁特许经营许可,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800余个,帮助残疾人及特殊困难群体近100人实现就业。她热心公益,近年来先后投入50余万元,资助10余名困难学生,为抗疫一线赠送防疫用品和生活物资,开展扶贫助老爱心活动,为600余名留守、孤寡老人和困难户提供免费治疗,深得当地群众好评。

  富不忘本

  事业有成之后返乡创业

  说到“绝三张膏药”,不少市民都听说过、接触过。只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这张膏药是土生土长的内江品牌。而它的创始人张眉,曾是一名下岗女工。

  那是1994年5月,原本在东兴区石子镇国营糖厂有一个“铁饭碗”的张眉下岗了。那时候,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女本柔弱,为母则刚。为了生计,下岗后的张眉做过售票员、服务生,也尝试做过小生意。饱尝打工艰辛的她,最终决定创业。

  思来想去,张眉从接骨郎中外公的自制膏药里看到了商机。

  张眉的外公曾是一名闻名乡里的老郎中,擅长制作膏药来缓解风湿、颈肩腰腿痛、肾虚等疾病。外公行医几十年,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秘方,并记录了下来。外公去世后,家族中无人继承这门手艺,但在当地却留下了良好口碑。

  2014年,张眉和好友合伙,在贵州开阳县,创办了第一家制药厂,成功将外公的膏药配方研制成成品膏药,并广泛对外推广。

  短短几年间,张眉经营的“绝三张”膏药品牌就传遍大江南北,加盟连锁店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各地。为此,张眉还在遂宁大英县流转土地,种植中药材为制药厂提供原料,常年解决就业近千人,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贫穷时不忘家乡,富有时故土难舍。在外拼搏多年后,事业有成的张眉常常思念家乡。

  张眉的老家在东兴区原苏家乡(现白合镇)一个偏僻的小山村。那里距离城区较远,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那些年,每每回到家乡,看到乡亲们走在泥泞不堪的小路上,还过着靠天吃饭的日子,张眉的心里就很不是滋味。从那时起,她就在心里谋划着:有能力的时候,一定要想办法带动乡亲们都富起来,以报答养育自己的这片热土。

  近年来,在内江大力实施返乡创业“回家工程”的鼓励下,和亲友的大力相邀下,2016年底,张眉毅然选择回内江发展。

  告别优渥的大城市生活,回到内江,张眉又从零开始打拼。2017年1月,张眉的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内江落成,专门从事中医保健膏药研发和推广。不久,她又在东兴区白合镇旱桥村(原苏家乡旱桥村)流转土地120多亩,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为膏药提供原料,“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造福家乡人民。”

  造福家乡

  带动村民种植中药材增收致富

  经过近三年发展,张眉的“绝三张”膏药铺在全国已开设200多家加盟店,内江每个县(市、区)都能看到“绝三张”的牌子。加上两处种植基地、一家制药厂,企业共带动就业2000多人。

  而在位于白合镇旱桥村的中药村基地,已从最初的120多亩发展到近200亩。

  “最初老百姓不信任我们,都不肯把地流转出来,现在,看到我们发展产业的信心,村民们不但把土地流转出来,还跟着我们一起种中药材。”旱桥村中药材基地负责人李方平告诉记者,为了带动村民致富,基地用工优先请本地村民。

  旱桥村村民唐付田是个言语残疾人,也是村里原来的贫困户。这几年,唐付田在基地务工,帮忙除草、施药,一个月能挣一千多元钱。尝到甜头的他,也把老伴儿叫到基地一起干活,过上了在家门打工挣钱的日子。

  旱桥村村民王西学50多岁,是个单身汉。他不太会种田,外出务工又没有技术,也是原来村里的原贫困户。后来,王西学也到中药材基地找到了一份工,解决了谋生难题。

  现在,中药材种植基地日常用工达15到25人,常年能解决村民就业100人左右。

  此外,张眉还广施中药材种子,把黄荆等药材种子免费发放给周边有意愿的村民,带动他们一起种植。如今,白合镇和相邻的杨家镇许多村子都种上了黄荆等中药材,零零散散约有2000多亩。

  今年,是中药材基地即将收获果实的第一年。张眉估计,自主种植中药材的村民,一亩地可收入2至3万元不等。

  但张眉并没有就此满足。重楼、仙茅等名贵中药材市场看好,种子也比一般药材贵。为此,张眉的公司投入三四十万元尝试自主育种,目前已初见成效。

  张眉说,她之所以要育种,一面是为了节约成本,一面也是想带动更多的村民通过种中药材致富,“我有一个梦想,把我们自己培育的种子赠送给周边村民,让更多的人都通过中药材发家致富。”

  乐善好施

  她做好事不留名

  生活中的张眉是个热心肠。回到内江的这些年,怀揣着“造福家乡”的理念,她常常去看望慰问困难乡友,也去敬老院献爱心,为他们赠送膏药,送去米、面、粮油等生活必需品和慰问金。

  张眉听说,东兴区高梁镇双石村的柴玉仙,是一位90多岁的抗战老兵。老人摔断了髋关节,行动不便,只能卧床。张眉便带着水果、粮油上门慰问,送去自家膏药,为老人减轻疼痛。

  “她近几年每年都来,经常都是拿了东西就走人。”东兴区杨家镇敬老院院长张兰说,院里住着30多个老人,张眉每到换季时,来都会给院里的老人们买衣服,每人一套夏衣或者冬衣。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

  近几年,找张眉加盟膏药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尝过下岗和创业的艰辛,张眉对那些经济困难又有志干一番事业的人,总会给予无私帮助。

  一次,东兴区白合镇一名经济困难的小伙想要开店,却苦于没有资金。张眉热心地帮忙垫支费用。感恩于张眉的古道热肠,小伙苦心经营店铺,一年后就把当初张眉给他垫支的费用全部还完了。

  2020年新春之际,突袭的新冠肺炎疫情成为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严峻的时候,口罩、酒精等防护用品紧缺。眼看着乡亲们为防疫物资发愁,张眉坐不住了。

  正月初三,她就发动家人、朋友,上网搜索、打听,四处联系口罩、酒精等医疗器械商。打听到泸州、昆明有货,张眉就让儿子、弟弟、妹夫立即驱车前往购买。那时,口罩价格普涨,平日只要几毛钱就能买到一只的普通医用口罩能涨到1.5元到3元每只不等。张眉也不管不顾,只要有货照单全收,最终筹到两万多个口罩。

  一家人三辆车满载着口罩等用品返回内江,又马不停蹄赶往乡下,送给东兴区胜利镇、白合镇、杨家镇、双才镇等沿途疫情防控卡点。

  疫情防控期间,由于各地实行封闭管理,群众生活购物不便。张眉又购买了大量食用油、大米、洗衣粉、纸巾等物品,送给旱桥村的困难群众。粗略估计,张眉前前后后花了30多万元用于购买赠送防疫和生活物资。

  一位张眉的熟人说道,张眉为人实诚,做好事不喜留名,往往就是送了东西就走,以至于很少留下照片。

  对此,张眉总是说,“家乡水土养育了我,我今天有能力来为家乡做点事情,那都是应该的,用不着搞形式。”

  目前,张眉正积极与当地相关部门联合开展扶贫助老爱心活动,她想用好自己传承下来的中医药技艺,帮助身边的留守老人、孤寡老人、困难户、五保户这些需要关爱的人们减轻病痛。张眉心系家乡,热爱家乡,无私回馈社会的高尚行为正带动和影响着公司员工、家人、朋友,和身边的人们。

  好人寄语:“致富不忘桑梓,倾情汇报家乡。”

  道德点评:帮助和带动家乡人就业致富,将祖传秘方奉献社会。回到内江的张眉更安心投入事业了,她也正实现着自己“医者仁心,造福百姓”的梦想。在家乡的土地上,她要求自己积极作为,只为更好地来报答家乡父老,回馈社会。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