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四季度四川好人孝老爱亲类阿坝州袁颖春:大爱无言 德耀高原(2图)

发布时间:2023-12-07 21:52 | 来源:四川文明网 2021-12-09 17:20:00 | 查看:166次

袁颖春

  【主要事迹】

  袁颖春,1970年9月出生于阿坝州金川县高山村寨,大专文化,中共党员,现为黑水县委组织部干部。在黑水县,提起他,那是人人点赞的爱岗敬业标杆,人人称颂的孝老爱亲模范。自古忠孝两难全。但他却把家庭的“孝”和事业的“忠”体现在具体的行动中,他用孝老爱亲、守望相助的至美情怀,在自己坚强的臂膀上,将大爱心、赤子情见证了超凡的勇气,为人间的至孝诠释传统的美德;他用敬业奉献、勤勉做事的职业操守,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将责任心、使命感化作了坚守的动力,为社会的发展奠定牢固的根基。

  “孝”字为先 演绎人间至真大爱

  从小在农村摸爬滚打长大,他经历了许多同龄人没有经历的磨难,母亲长期身患精神病,年幼的两个小妹都是靠外婆养大到7岁,才回到父母身边就读小学,他作为六姊妹中的老大,从小学四年级懂事起,父亲“男子汉要勇于担当,要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的教诲就深深印在他的心中,看到父亲年复一年为家庭生计奔波,从不说一句辛苦的埋怨话,他心里就深深留下了为家负责、为家尽孝的烙印。

  无论在就读初高中,还是在九十年代初上大学,周而复始的寒暑假,总能看见他洗衣煮饭、割草砍柴、挑粪挖地、爬树剪枝、田间劳作的忙碌身影,一度时期,他成为农村老家长辈们教育身边儿女学习的榜样,他用无言的爱和满心的孝来充实自己的生活,诠释着人生的价值,用孝心和毅力支撑起这个风雨飘摇的家。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2000年7月,世事难料,横祸飞至。他家作为“顶梁柱”的父亲,因意外突发事件中匆匆离世,长期身患精神病的母亲病情进一步恶化,生活不能料理,发病不能自主,经常自言自语、莫名发脾气、摔碎砸坏家里生活用具的场景时有发生……眼前的惨剧,一下子让原本拮据的家庭陷入到了更加困难的境地,让在家务农三妹和五妹,刚参加高考的四妹以及正在就读初二的六妹失去了学习和生活的依靠,给他留下了无尽的悲痛。

  “没有在深夜痛哭过的人,不足以谈人生”,黑夜漫长,无数次个夜晚,泪水在他枕边流淌,曾让他辗转难眠,更让他刻骨铭心。他深知,泪水抱怨化解不了愁苦,伤春悲秋翻越不过泥泞,与其困顿挣扎,不如心向阳光,冲出阴霾。

  俗话说“长兄为父,长嫂为母”,作为六姊妹中的老大,他在痛定思痛后,秉承人类固有的“良心、责任、亲情、血脉”,全力履行对老人的孝、对亲人的爱,使他一次次的坚定信心、挺直腰杆,满面微笑的迎接着新的每一天。2000年9月,她家四妹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面对通知书,给他带来了艰难的抉择,是继续读书还是辍学,周围身边的亲戚都劝他,“女娃子读那么多书有啥?长大成家都是别家的人!”他家四妹看到家庭的困境,也含泪表示要放弃读大学的机会,到城里去打工或回家务工。因为在当时,每年5000元的书学费,加上生活费,至少每年要花费近万元,读完大学至少得花费4、5万元,这对失去了支柱的农村困难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同时,这对当时每月工资仅为500余元的他来说,那是入不敷出。但他深知,农村条件太差了,只有通过知识才能改变命运,现在困难不等于一辈子都困难。他和妻子商量后,一定要竭尽全力帮助四妹完成学业,当年全国首批贫困学生助学贷款政策出台,他率先在黑水县人民银行为四妹贷款5000元,让面临辍学的四妹步入大学,他和妻子节衣缩食每月为四妹寄送生活费,可以说他每月工资,妻子从未过问。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妹于2005年完成大学学业,当年就考入黑水县雁江寄宿制中学,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也为四妹还清了的贫困助学贷款,连本带息6000余元。

  2002年,为了让六妹更安心学习也方便照顾,他把六妹从金川老家带到黑水就读高中,他白天在单位努力工作,晚上为六妹进行学习辅导。寒来暑往,斗转星移,2005年她家六妹以优异成绩考入四川理工学院,2010年毕业就考取黑水县的大学生村官,2013年考取黑水县选调生,如今已成长为一名乡镇领导。

  俗话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可他却用实际行动改写了这句话,父亲去世后,他和妻子就把母亲接到身边,竭尽全力的怀着一颗孝顺之心、一颗体贴之心、一颗关爱之心,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治疗患精神病的母亲,逢年过节和节假日,经常召集姊妹看望母亲,给她带来欢乐,让母亲有颐养天年、天伦之乐之感。

  面对休学的三妹和五妹,他始终报着愧疚之心,从不埋怨、不计较、不放弃对待任何一个姊妹,从不让亲人因自己受委屈和伤害,毫不嫌弃、毫不厌烦的照顾每一个亲人。他积极为她们出资出力,先后为他们在公司、餐馆、宾馆、工地等处,为她们寻找就业致富的门道。现今,三妹和五妹在黑水开起了自己的餐馆,有相对固定的收入,结束了颠簸流离的生活。

  他就是这样,以实际行动把爱全给了亲人,把汗水和劳累留给了自己。

  历经风雨终见彩虹。如今,一家人在他们夫妻的亲力亲为下,母亲的病情得到了好转。四妹和六妹都走上了工作岗位,三妹和五妹都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逢年过节,兄弟姊妹都是欢聚一堂、其乐融融。

  “忠”字为先 恪守职业道德操守

  “对事业的忠诚就是对‘孝’的最好诠释,这是至真至善的‘大孝’”。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从踏入黑水参加工作以来,他历经多岗锻炼,无论在瓦钵乡、宣传部、政协、党校还是在组织部工作,他始终恪尽职守,对事业虔诚执着,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用超乎常人的坚韧,铸就了无私奉献的丰碑。他具有较强的政治理论、新闻写作、摄影艺术、党建业务功底,撰写的1400余篇(幅)稿件分别被《阿坝日报》《四川日报》等20余家州级以上报刊杂志及电台所采用,拍摄的《秘境藏寨》等60余幅摄影作品在省、州摄影大赛和刊物上获奖和刊用。先后牵头整理和编撰《黑水历史文化集锦》《黑水民间民俗文化》《黑水话漫画读本》等系列书籍,参与红色昌德、芦花会议纪念馆等教学点的打造,深挖黑水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作为县政协委员,认真履职尽责,反映社情民意。先后撰写各类提案28件,10件提案被评为优秀提案,6次被评为提案先进个人。坚持守正创新,秉承“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标准,率先垂范、靠前指挥,以机关党建“六大建设”和农村“五个基本”建设为抓手,完成全县104个村社和12个县级部门阵地标准化建设,指导建成色尔古镇五里村党建引领村史馆和知木林镇维多村核桃史馆,探索农民工风筝式管理法、“三约三会三团”等党建工作模式,促进各级党组织的过硬过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自参加工作以来,他曾40余次获得省、州、县授予的“优秀共产党员”“优秀通讯员”“外宣工作特别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个人”“五好家庭”等荣誉称号。

  “和”字为先 筑牢家庭和谐港湾

  常言说得好:“家和万事兴”。家是社会最小的细胞,承载了厚重的家文化基因。他协调好家庭事务,积极争做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好儿子”,把家中的事情做得井井有条,使整个家庭和谐融洽。作为晚辈,他和妻子孝敬双方父母,了解和尊重父母的感情、爱好,关心老人的身心健康,经常嘘寒问暖,并尽量抽时间看望老人;作为丈夫,他大力支持妻子的工作,由于妻子无固定工作,他同妻子先后开了服装店、餐馆和茶楼等个体经营,他与妻子相敬如宾,相互关心,感情融洽;作为父亲,他和妻子言传身教,注重对两个儿女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教育,培养孩子节俭、谦逊、自强的良好品质,教育孩子从小辨别真、善、美和假、恶、丑的启蒙教育,使孩子具有诚实守信、谦虚谨慎、勤劳勇敢、艰苦朴素的良好品德。

  一个幸福、快乐、和谐的家庭需要每个家庭成员共同的努力。只有每个人都奉献一点爱,家才会更温暖,只有每个家庭都幸福了,我们的社会和祖国更加繁荣昌盛。在这个家庭里,虽然他们各人的性格、文化、志趣等不同,但是家庭中很少出现矛盾,大家能互相体谅,尊老爱幼、民主平等、宽容谦让,形成了互相理解、尊重的文明家风。真心待人是他们全家的处事态度,与邻居都能够和睦相处,邻居们有些事情做不了或需要帮忙,他们都热心帮助。他们一家人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为那些需要帮助的同事解决一些燃眉之急,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和谐社会的创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他们如一盏明灯,照亮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真诚待人,和睦相处,互敬互爱,是他为人处世的标杆,他用爱心和孝心演绎着人间真情。面对孝心,他打开自己的翅膀,拥抱母亲的沧桑;面对兄弟姐妹,他们血肉相通,没有隔阂、误解、怨恨;面对儿女他用爱来温暖一切。他坚信,只要爱心无涯,孝心永驻,用真心待人,以挚情爱人,让孝老爱亲成为不灭的长明灯,就能使家庭和谐美满。

  好人寄语:大地无言,大爱无声!

  道德点评:他正是以践行的孝道、敬业的奉献、诠释的爱心,彰显了炎黄子孙的人性之美,光大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他的无私奉献、孝行爱心,感人肺腑,续写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召幼以及人之幼”的文明华章。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