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金黎平:科技兴农让土豆变金豆 助学育才从根子上扶贫(组图)

发布时间:2023-06-09 16:38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1-05-31 | 查看:587次

金黎平

一、人物介绍

金黎平,女,1963年4月出生,中国农科院蔬菜所马铃薯研究室副主任。

金黎平主持完成20多个国家课题、育出30多新品种、推广应用近9000万亩。她常年奔波在连片特困区、深度贫困区的马铃薯主产县,培养科研、农技人员数千名、还为贵州培养了两名博士;助农户将土豆变金豆。捐资助学20多年的她2017年又捐赠50万元、与毕节政府共同资助750名贫困学子。

二、主要事迹

科技兴农让土豆变金豆 助学育才从根子上扶贫

金黎平,女,58岁,博士,二级研究员,硕士和博士生导师。国家现代农业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马铃薯育种与栽培创新团队首席专家。

金黎平从事马铃薯科研工作30多年,产业助力科技扶贫20余年,主持完成20多项国家级马铃薯科研项目和课题,育成30多个马铃薯新品种,在全国推广应用近9000万亩。积极参与国家层面产业设计,担任了10余个深度贫困县的扶贫专家组专家,常年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集中连片特困区和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区的马铃薯主产县,制订发展规划、提供政策建议、建立了10多个研发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人才和技术人员,提供了10多万份新材料、示范新品种新技术1000多份次,培养了近20名科研人员、硕博士,培训了数千名农技人员、上万名马铃薯从业者。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帮助多地将土豆豆变成金蛋蛋,受到了农户、政府和社会的高度评价。长期在贫困地区捐资捐物助学扶贫,2017年捐赠了50万元与毕节市人民政府共同成立了100万元的“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资助750名毕节地区农村贫困学生。2021年2月25日,她率领的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产业技术扶贫团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金黎平同志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就与马铃薯结下了不解之缘。在科研上,她巾帼不让须眉,率领团队在主产区设立了10余个育种基地,并担任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农业农村部薯类生产专家组组长和薯类重点实验室主任,长期组织协调全国马铃薯科研工作。每年近一多半时间都是马不停蹄地穿梭在全国各地的试验基地和各主产区,风雨兼程是家常便饭,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经过30多年来长期研究,主持完成20多项国家级马铃薯科研项目和课题,创制了一批突破性育种材料,积累了一大批遗传育种材料和品种(系)等种质资源,定位和克隆了一批重要性状的基因,建立了马铃薯综合高效的育种技术,育成了30多个国审和登记新品种并在全国推广应用9000多万亩。其中,中薯3号和中薯5号等早熟新品种在全国推广了近8000万亩,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201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她入选为 “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2016年获“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并被授予“全国农业先进工作者”称号,2019年获“全国巾帼建功标兵”和2020年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多项荣誉称号。其中,“国际块根块茎类作物学会终身成就奖”是历经50年首次花落中国。2019年获得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表彰纪念章。

产业扶贫 农民鼓起钱袋子

马铃薯的种植区域与我国贫困地区高度重合,产业在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金黎平带领团队人员常年奔波在产业扶贫第一线,足迹遍布全国各大集中连片特困区,通过帮助规划产业、建立研发基地、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培养人才和培训技术人员等多种形式进行科技扶贫和产业扶贫。如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和贵州毕节市建立了专家工作站和研发基地,开展学术交流和咨询服务,2017年,与当地研究院所联合在乌兰察布建立了专家工作站,连续4年通过提供6万多个基因型、130多份新品系和培训人才,帮助乌兰察布建立完整的马铃薯育种程序,并试验示范1000多亩。在毕节培育了优良品系94份,合作审定了一个新品种中薯20号,指导当地建立了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并培养了1名博士。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在威宁县举办了马铃薯绿色增产增效集成技术示范现场观摩和云直播,既向全国传播了科学技术又推荐了毕节市的“洋芋”品牌。如今,威宁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的22%以上来自于马铃薯产业,实实在在成为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金蛋蛋”!

河北张家口坝上集中了4个国家级贫困县。1998年开始,金黎平在当地相关单位的支持下,在坝上建立了试验基地,到现在已选育出了二十多个新品种。在2003年和2005年,金黎平带领团队分别在宁夏西海固和甘肃秦王川建立了试验基地,并长期担任宁夏和甘肃科技服务专家,经过多年努力,在宁夏和甘肃育成了100多份优良品种(系)并在甘肃审定了新品种,示范推广了马铃薯全产业链绿色技术,马铃薯成为了当地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撑起了农民的钱袋子,2006年她获得宁夏自治区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

金黎平一行人到育种基地测产

金黎平在育种基地测产

金黎平在育种基地测产

金黎平在育种基地测产

金黎平在育种基地测产

2020年克服疫情影响,为全国各地提供了数百份次新品种(系),在宁夏西吉、甘肃安定和夏河、内蒙古察右前旗和云南会泽建立了新品种绿色种植技术示范基地并召开了现场观摩,累计展示了约400个次新品种、20多项次绿色生产技术,发布了28项新成果,并与宁夏西吉县政府签订了技术帮扶协议,将进一步为当地马铃薯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提供科技服务。她和团队以育种基地为纽带,整合各方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科研、产业规划、培训和推广宣传等活动,选育出一批优良品种,推广一批新技术,推动马铃薯由温饱作物变成了创收致富作物,撑鼓了农民的钱袋子。

捐资助学 贫困学生露笑颜

金黎平在爱岗敬业和产业扶贫忘我工作的同时,心里一直牵挂着那些因贫失学的孩子。自1998年开始,金黎平多年不辍坚持捐资捐物,助学帮困,先后在江西九江、四川北川、广西大化、宁夏西吉和贵州毕节等地通过向学校捐书、向慈善机构捐款和定向资助贫困学生等多种方式捐资助学。她定向资助的西吉县6名贫困学生完成中学学业,其中3名学生成功考上大学。贵州省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和最大的省份,毕节地区更是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外出打工人口多,留守儿童多,常由于家庭贫困造成适龄儿童失学辍学。为了让更多贫困学生获得上学机会,圆他们上学梦,2017年6月,她向毕节市慈善总会捐赠50万元,与毕节市人民政府配套50万元资金共同成立了“毕节市慈善总会·金黎平·毕节助学基金”。主要资助毕节市七星关区、织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的困难学生。5年内资助750名学生,其中小学、初中学生50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1000元,高中及大学学生250名,人均发放助学金2000元。支持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绐孩子们带去来自马铃薯专家的爱心。

金黎平与学生们合影

金黎平在罗马访问

金黎平常说:“只有扎根当地的农技人员和科研人员才是永远不走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主力军。”多年来,她率领团队为贫困地区开展技术培训,经常参加各类科技咨询和服务活动,为宁夏、贵州和内蒙古等培养了数千名农技人员,培训了上万名马铃薯从业者,并为贵州培养了2个马铃薯博士,为内蒙古、新疆和西藏培养了近20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特培和委培农技人员及硕士研究生。如今,他们中的许多人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

2019年,金黎平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创新奖,并作为杰出代表登上了国庆70周年游行“乡村振兴”方阵彩车见证盛典。2020年,她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创新争先奖章”,5月29日,她作为向习近平总书记写信的25位优秀科技工作者代表之一,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2021年2月25日,她率领的农业农村部马铃薯产业技术扶贫团队获得党中央、国务院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表彰。

她经常说,做农业研究不易,只有像土豆那样扎根泥土,扎根基层、扎根农民,履行好职责,常怀一颗平常心、感恩和善良之心,待人以善,农业科研工作者才能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为社会结出丰硕的果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金黎平就像一个普通的马铃薯花一样,百花丛中不艳丽,也没有浓郁的芳香,可她连着深藏地下的硕果,充盈着人们的寄托,满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