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奉献]宋家峰:“双奥”工匠筑梦“冰丝带” (组图)

发布时间:2023-06-08 16:45 | 来源:首都文明网 2020-08-10 | 查看:589次

宋家峰

一、人物介绍

宋家峰,男,1972年11月出生,国家速滑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全程参与“夏奥”建设的宋家峰投身“冬奥”国家速滑馆建设后,率团队解决了世界最大跨度的索网结构屋面等诸多难题,首个将天然工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冰丝带”雏形已呈现。疫情中他吃住在工地、与法国意大利厂商视频确定应急预案,为10月份完成制冰目标奠定了基础。

二、主要事迹

“双奥”工匠筑梦“冰丝带”

宋家峰,男,1972年11月出生,现任国家速滑馆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委员。作为双奥工匠,他以百分之百的工匠精神,筑梦“双奥之城”建设。

筑梦夏奥,匠心圆梦百年奥运之旅

2003年-2008年,宋家峰全程参与了夏季奥运会国家体育场、奥运曲棍球场、奥运射箭场的规划、建设和保障工作。其中国家体育场整个建筑通过迪士尼巨型网状结构联系,内部没有一根立柱,看台是一个完整的没有任何遮挡的碗状造型,如同一个巨大的容器,赋予体育场以不可思议的戏剧性和无与伦比的震撼力,为2008年奥运会创造了独一无二的地标性建筑,被誉为“第四代体育馆”的伟大建筑作品。通过建设良好的比赛场地,提供优质的赛时保障,为国家女子射箭队夺得金牌、国家女子曲棍球队伍取得历史最好成绩奠定了坚实基础,为举办一届无与伦比的夏季奥运会贡献了一份力量。他本人也因业绩突出,获得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先进个人、奥运工程优秀建设者等荣誉称号,所在团队获得了第八届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创新集体称号。

筑梦冬奥,打造国家速滑馆“最快的冰”

2017年4月,国家速滑馆设计方案首次亮相,晶莹美丽的“冰丝带”的概念图首次被公众所了解。国家速滑馆是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标志性场馆,也是北京赛区唯一新建场馆,冬奥会期间将承担速度滑冰项目的比赛和训练,冬奥会后将成为能够举办滑冰、冰球和冰壶等国际赛事及大众进行冰上活动的多功能场馆。国家速滑馆有一个晶莹美丽的昵称——“冰丝带”,22条“冰丝带”将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飞舞,与国家体育场“鸟巢”、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共同组成北京这座世界首个“双奥之城”的标志性建筑群。

宋家峰积极投身国家速滑馆的建设、管理以及未来的赛时保障工作。仅用了三年时间,宋家峰与他的团队解决了世界最大跨度的索网结构屋面、最大面积的二氧化碳制冷制冰系统、智慧场馆建设等诸多难题,将“冰丝带”从当初的一个概念效果图转化成了切实可以实施并已雏形初现的体育场馆。一个占地面积16.9公顷,能容纳1.2万观众的大型体育场馆由概念转变为实体,靠的正是宋家峰及工程建设者们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砥砺奋斗、知重负重、攻坚克难的实际行动。

宋家峰带领团队积极践行办奥理念,破解制冰系统难题。在制冰系统的选用和建设上,宋家峰投入了大量的心血。为了在赛后实现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冰球等所有冰上运动的全覆盖,更多地为民众提供更大的冰上活动空间,国家速滑馆特别采用了全冰面设计,1.2万平方米的冰面将创“世界之最”。为确保实现“最快的冰”,宋家峰与团队本着追求极致、精益求精的原则,先后拜访国内外多位制冷专家,参加中国制冷大会,实地考察多家制冰企业和冰场,在市重大办和北京冬奥组委的指导下,组织近百次专题会,对各种制冰系统、制冷剂应用的可行性进行研讨分析。经过反复论证,本着技术可靠以及安全、绿色、环保、创新、可持续等原则,综合考虑奥运保障及赛后运营等因素,最终选用了CO2跨临界制冷系统。CO2制冷具有较强的示范引领作用和显著的节能环保意义,得到了国际滑联与国际奥委会的高度评价。国家速滑馆也将成为史上第一个使用天然工质CO2作为制冷剂的速度滑冰场馆,为奥运场馆建设提供了可供世界借鉴的“中国方案”。

新春伊始,来势汹汹的新冠病毒严重干扰了国家速滑馆工程进度。为了实现10月份完成制冰的目标,宋家峰吃住在工地,督导防疫的同时,时刻关注施工图纸、制冰设备生产以及劳动力情况。国家速滑馆制冰设备的生产主要在国外,其中制冰机组设备生产厂家的工厂在法国,而制冰机组核心设备二氧化碳跨临界压缩机的生产商在意大利,两个国家都受疫情影响严重。为了第一时间了解最新动态,做好各种可能的应对,宋家峰与相关厂商定期召开视频会议,保持密切联系,时刻关注设备生产和运输情况,形成应急预案。通过共同努力,制冰机组实现了疫情期间的不间断生产,为10月份“最快的冰”闪亮登场奠定了基础。

筑梦“双奥之城”,建设和谐宜居之都

从事北京城市建设25年以来,秉持“让北京更现代、更舒适”的理念,宋家峰专心从事奥运工程、大型公共建筑和旧城改造的工程建设和管理。奥运工程之外,宋家峰先后参与了北京庄胜广场、华润大厦、北京莱锦文化创意产业园(原“京棉二厂”)、隆福寺区域改造等众多城市公共建筑、工业厂房转型升级、北京老城建筑环境提升等工作。每一个项目建设过程中,他都精益求精、攻坚克难,为推动国内建筑技术的进步不断努力,为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贡献力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