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1-31 00:11 | 来源:法制晚报 2011-1-28 11:59:39 | 查看:1384次
图为出现在宣传片中的学校大门 摄/记者王贺健
“没想到我们代表中国在国外露脸儿了!”面对记者,石景山一所农民工子弟学校——黄庄学校的校长陈恩显连连说“想不到”。
继《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人物篇》于2011年1月17日亮相纽约时报广场后,《角度篇》也于近日向国内外公布。
在这部纪录片中,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上课和活动的场景引起关注,位于石景山区的黄庄学校就是取景地之一。
昨日,记者对这所学校进行了探访。
学校
探访
家长接孩子 不忘跟校长“道喜”
从莲石路莲芳桥向东,再往南过了一条铁路后,就能看到黄庄学校的校门。红色的院墙、黑色的铁门、醒目的校牌,这些画面早已通过国家形象宣传片远播海外。
学校已经放寒假,只有少数低年级的学生被家长留在学校照看。昨天下午,校长陈恩显带着一个一年级的孩子在院子里做游戏,直到家长来接,他才将人送到门口。“校长,咱学校上电视了呢!连美国人都看到了!”家长接了孩子,不忘跟陈恩显“道喜”。
据陈恩显介绍,2010年夏天,一个摄制组来到学校,说希望能拍一段纪录片,由国务院新闻办牵头。“我当时一听是国务院来的人,又说是反映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生存状态,马上就答应了。”让陈恩显没想到的是,学校不露脸则已,一露脸就露到美国去了。
双方谈完后,摄制组扛着机器就进了学校。“我以为跟拍电影似的,要折腾好久,其实挺简单的。”陈恩显说,摄制组没有过多干扰师生,只是架起机器,记录着学校里的各种场景。
早上学校开门,摄制组就把机器架在校门一角,“学生呼呼往里进,都没太注意到。”这就是宣传片中学校亮相的第一个镜头。
上课了,摄制组又悄悄扛着机器,从后门“摸”进教室,摄像机就默默“注视”着学生们念书。直到课间活动,孩子们才发现了摄制组的“陌生人”。
“没让老师配合什么,他们就自己在那儿拍。”陈恩显说,从播出的成片看,确实是最真实的记录,看不到任何修饰痕迹。
摄制组
回应
唯一“修饰”就是换了块新校牌
国家形象宣传片制作团队总导演高小龙表示,在策划《角度篇》的拍摄内容时,就已经确定要加入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场景。“我们要拍的是一个真实的中国。”高小龙说,片子中不仅要展示传统意义上的好学校,也要关注农民工子弟学校这样平时人们忽视甚至回避的学校。“这样才是真实,才是公平。”
负责北京拍摄部分的执行导演张晓龙说,在黄庄学校的拍摄十分顺利,“一天下来一气呵成”。印象最深的就是孩子们面对镜头时,那一双双天真无邪的眼睛。“我们不能告诉孩子们做什么,要做的就是抓拍每一个细节。”
片中唯一进行的“修饰”,就是换了一块校牌。张晓龙解释,黄庄学校的旧校牌拍摄效果不明显。摄制组请学校制作了一块白底黑字的新校牌,并注明了“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字样。“虽然画面上没有出现‘黄庄学校’四个字,但学校很理解。他们代表的是这个群体,不是一所学校。”
●小链接
国家形象宣传片
《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角度篇》长15分钟,收录了800多个画面。
北京市石景山区农民工子弟学校的牌子赫然出现在画面中,这段记录农民工子弟学校师生上课和活动的镜头长约十几秒钟。
据悉,《角度篇》将用于驻外使领馆节庆、外交酒会等外事活动时展示。
黄庄学校
成立于1998年,2009年正式取得民办学校办学资格。
现有幼儿园到初三学生约1600人,学生以农民工子弟为主。黄庄学校是石景山成立最早,取得办学资格最早的农民工子弟学校之一。
文/记者 王贺健 张杰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国家形象宣传片 农民工子弟学校露脸——记者前往探访代表中国校长说“想不到”》)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