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2-24 18:54 | 来源:学习时报 2022年05月13日 A7版 | 查看:2111次
王大林
“嘈嘈幽响远,衮衮清光活”“泉源从高来,走下随石脉”“石泓净无尘,中有三尺雪”,以上这些佳句分别出自北宋大文豪“三苏”荆门咏泉的诗作。诗中所描述的沐天地灵气、纳日月精华、育四大名泉的清幽俊秀之地,相传是战国时期楚国著名道学家老莱子孝隐躬耕的地方,也是陆王心学开山鼻祖南宋陆九渊听讼、讲学的地方:荆门城西象山东麓。龙泉书院,这所久负盛名、享誉荆楚的古老书院就坐落于此,它东连来龙古桥,南眺陆夫子祠,西接象山名泉,北望老莱山庄,“延名师以课士子”“兴教化、明礼义、崇德育才,以彰盛治为亟亟”,赓续着一脉相承的千年文脉。
清代十大书院之一
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601年),象山脚下就有书院的前身:“蒙馆”。南宋时,蒙馆被重新修缮,更名为“皇华馆”。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年),“起皇华之馆,正洗心之堂”,皇华馆及其主体建筑“洗心堂”建成。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荆门知州舒成龙于新凿的龙泉旁兴修与扩建书塾,题名“龙泉书院”,碑记:“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泉以龙灵,龙以泉灵,书院即以龙泉灵”。次年,重建洗心堂,取“蒙泉聊息驾,可以洗君心”“提壶泉上寻诗叟,时把清泠洗我心”等寓意激励学子求学精进、澡身浴德。当时的龙泉书院是清代十大书院之一,而洗心堂的重修使得千年书院的文脉得以延续。
此后,龙泉书院历经战乱、拆迁,几经沧桑,又经过多次维修、增建,渐成宏伟规模,颇富园林之胜。科举制被废除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荆门知州凌兆熊于书院东南边新建教学楼,命名“文明楼”。两年后,书院改为中学,延续办学至今。如今的龙泉书院是湖北较为完整的现存书院之一,建筑由文明楼、洗心堂、白鹤亭、方塘与回廊等构成,是湖北知名的文化古建筑。
引导学生做“天下士”
舒成龙认为建书院能“安学、亲师、乐友、信道,大儒、名臣迭兴是间”。他以生生不息、淙淙流淌的龙泉冠以书院名,冀望学子像龙一样钻研学问,“取其变化不测”,或潜游深渊,或凌空飞舞,以不断开拓创新;像泉一样对待学习,“取其渊源有自”,既承前启后,又涌流不歇,以不断求精探微。而“变化不测,昼夜不舍”的龙泉学风所体现的创新精神,被继承发扬为“传承文明、追求卓越”的龙泉精神。龙泉书院“择胜地,立精舍”,藏精聚气,寓教化于游息之中,塑幽静清雅环境育人,令士人洗心涤虑,远离世俗烦扰,潜心研习学问。这也体现舒成龙撰“大道在川上,悟来无片言”集句诗劝勉士子读经诵典、进德修业的初心。
龙泉书院的使命可概括为“迪多士”“广教化”“起人文”“彰盛治”。舒成龙认为书院应引导学生做“天下士”,敬孝崇德,为国尽忠、为民造福。为此,应教育学生“尽读古人书”,读书求“精异”,论学“探渊源”,启迪更多士子明“忠义”“仁爱”之道;期望他们继承圣贤之志,倾其所学“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从而促进世风淳良、人文兴起,他基于传统六艺重射而建“绎志园”、修“景养斋”,主张育全面发展之才。他勉励士子使命在肩,“雄飞应直上,壮志莫轻灰”。龙泉书院历任主事者把集句诗勒石于墙,激励学子“及此追先哲”,应惜时奋进,“读书当用死工夫”,立志跃渊成龙“尽异才”、成大器。
走过两个多世纪的龙泉书院培育了“自由开放、兼容并蓄、继往开来、敢为人先”的书院文化。象山,这片孕育书院灵魂的灵秀之地,儒释道在此同存共荣,道教创始人之一老莱子在此孝亲传道,宣扬道家思想;东晋僧人慧远在此设佛坛讲经,几度兴衰的唐安古寺在此德化一方;大儒陆九渊在此宣讲理学。儒释道三家文化的交融传承,塑造了龙泉书院的开放包容。书院治学倡导“诗书自讨论”,形成自由交流、良性竞争的传习习惯与宽松从容、互助共进的学术氛围,这些无不激励一代代龙泉人砥砺前行、开拓创新。抚今追昔,千年文脉、璀璨书院,历经宋元明清,中试的文武举人、进士达270余人,形成人才辈出的可喜局面。
润泽培育了一批仁人志士
脱胎于书院的龙泉中学,100多年来,弦歌不辍、文风炽盛,书院文化的濡染与润泽培育了一批批仁人志士。他们从校园出发踏上救亡图存以“开太平”的革命道路,龙泉因而成为“荆门革命的摇篮”。这些人当中有我党早期卓越的地下工作者、志向“医人欲医天下”的归国博士陈雨苍,有我军高级将领陈士榘、邓家泰等。大革命时期,龙泉相继走出胡孟平、赵龙、张葆仁等一批优秀共产党员,创建并领导了中共荆门县的党组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甚至为革命献出青春和生命。1926年12月,中共荆门县第一次代表会议在龙泉书院旧址召开,点燃了荆门的革命火种,培养了许多优秀共产党员。其中,荆门早期连续五任县委书记均来自龙泉,他们领导了荆门的大革命与土地革命。
当年舒成龙在书院西侧建“全忠祠”,以高规格祭祀在明末李自成攻克荆门时守城殉难的官兵百姓,期望众生在祠旁读书见贤思齐,求索盛世的“全忠之道”。这种以“精忠报国”的爱国情怀、“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等为代表的书院文化基因已渗入一代代龙泉人的血脉之中。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龙泉同样涌现一批军政领导骨干,他们始终不渝为民族解放、人民幸福呕心沥血、英勇奋斗。
新中国成立后,一脉相承的龙泉中学,也在新的历史征程中革故鼎新,不断取得骄人办学成就。一代代龙泉学子胸怀富国强民之志,谱写着一曲曲时代奋进之歌。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