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2-13 17:09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2-08-19 15:18 | 查看:11883次
在肥东县白龙镇费集社区许小村朱大户组,“郑如慧”这个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她勤劳、孝顺,还乐善好施,两年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去年7月发生的河南水灾,本不富裕的她多次伸出援手,累计捐款11500元。
乐善好施两年捐款1万多元
仲夏时节,烈日炎炎,在白龙镇费集社区的一农户门前空地,郑如慧正在弯腰翻晒着稻谷,不多时额头上已渗出豆大的汗珠。
据介绍,郑如惠的第一次捐款发生在2020年的春节期间。“那时我在家通过手机看到妹夫发的朋友圈,说他们公司正在捐款援助武汉抗击疫情。”郑如惠不由分说当即转款500元给妹夫,让其一道捐出去。
数天后疫情越发严重,当看到白衣天使们不顾个人安危纷纷“逆行”守护人民健康,其中更有不少人倒在抗疫一线,郑如慧常常夜不能寐,有时更是难过的独自抹眼泪,“尤其是那个叫李闻亮的医生,那么年轻因为抗击疫情便倒下了,心里真不是滋味,所以我就想再捐一万元给武汉,用在‘战疫’最关键的地方,从而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由于不知道捐赠途径,在多方打听下,郑如慧找到了费集社区,并在社区的帮忙下,向肥东县红十字会一次性捐款1万元。捐款后,郑如慧感觉心里的石头落地了,这两年,虽说疫情有了一定程度缓解,但她仍然每天关注疫情的进展。
去年7月,在抖音上看到一场特大暴雨袭击河南,当地百姓受灾严重后,郑如慧又分两次捐款1500元支援河南。“虽然家里不富裕,但是吃喝不愁,捐点钱,尽我的一点心意心里就舒服点。”
两年间捐款11500元,对于一个普通农户来说,不算一笔小数目。据了解, 郑如慧在家种了10亩地, 一年收入万余元,家庭收入主要靠她丈夫外出打工获得,这几年她的公公生病治疗用掉了十几万,再加上两个儿子相继成家,他们家几乎已经没有什么积蓄了。尽管如此,郑如慧每一次的爱心捐款都是“默默付出”。
多次捐款后,本不富裕的郑如慧每天开始精打细算起来,“以前每餐都有肉,现在三五天吃一次肉,家里能不花钱的地方就尽量省着点花。”而每当听到有人说她“傻”时,郑如慧总会一笑置之,“我是一个农民,能做得不多,就希望尽己所能为社会做些贡献。”
孝顺公婆还是个种田能手
今年56岁的郑如慧是定远人,24岁时嫁到费集社区,平时丈夫在外打工,自己则在家负责全家的日常起居,年纪适中的公公婆婆种了十来亩地。16年前,随着公公婆婆上了年纪,刚到不惑之年的郑如慧遂接过公公婆婆的担子,犁田、耙地、下种、栽秧、收割一肩挑 。
“尤其是农忙的时候,经常天不亮就得起床,晚上到很晚才能回家,最多的时候自己一个人种了20多亩地。”郑如慧告诉记者。
除了将全家里里外外打理的井井有条,郑如慧还是个孝顺的好媳妇。
自打年轻时嫁过来,郑如慧就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三十多年。近年来,随着公公老婆婆年纪越来越大,加上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她自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年轻的时候,公公婆婆对我可好了,给我们做吃的,还帮我们带孩子,现在我尽点孝心自然是应该的。”郑如慧说。
在公公病重期间,作为大儿媳的郑如慧每天早出晚归,到医院给予悉心照顾,陪老人度过了人生最后的一段日子。去年11月,公公因肺癌去世后,为了安抚婆婆的情绪,郑如慧一有时间就会陪伴左右,“公公不在了,婆婆一个人孤单,心情比较低落,多和她谈心转移注意力。”
“作为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郑如惠勤劳能干、孝顺公婆,多次捐款助人为乐,在我们社区带了个好头。下一步我们将会把她的这种精神在社区广泛宣传,号召广大群众向她学习,让文明的种子在这里发芽开花。”费集社区党建第一指导员刘成武说道。(许敏 陈强)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