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在行动 | 柳城:“田埂上的工匠”书写田野上的华章(组图)

发布时间:2022-12-11 11:24 | 来源:新华网 2022-12-10 09:24:42 | 查看:3488次

新华网南宁12月10日电(陈婕) 大雪节气刚过,甘蔗榨季到来,广西柳城冲脉镇指挥村一望无际的甘蔗地里,蔗农们抢抓时节砍收甘蔗,满载甘蔗的货车络绎不绝,国家级甘蔗育种专家卢文祥带领团队育出的高产高糖甘蔗新品种喜获丰收;群山环绕的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里,依山而种上百亩青翠的有机茶园,青绿而旺盛,“广西工匠”何海华潜心研制茶叶种植加工二十多年,让这片茶园散发出独特的茶香......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近年来,一大批“土专家”扎根柳城,在田埂上潜心钻研,用情育人,把贡献写在广袤的田野上,为柳城县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柳城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兴县战略,创新完善引才用才育才机制,积极搭建人才施展才干的舞台,激发人才创新活力,实现城与人的“双向奔赴”。

  潜心钻研 练就过硬本事为发展赋能

  卢文祥在柳城是个家喻户晓的“田秀才”。越来越多的蔗农得益于他培育的糖料蔗杂交品种桂柳05136,走上致富路。

广西柳城一望无际的甘蔗地。汤晓逵 摄

  1986年,卢文祥来到柳城工作。2003年,卢文祥开始进行甘蔗品种自主选育。甘蔗基因体系复杂,杂交后代广泛分离,按照传统方法,育成一个甘蔗品种要10年至15年。

  有好几年时间,卢文祥每天都是甘蔗地、办公室和实验室“三点一线”轮流跑,不断寻找满意的品种材料,选配杂交组合,在几万株甘蔗苗里挑选最优性状,再与别的杂交组合进行比较……反复的试验。历时10余年,2014年,桂柳05136通过试种鉴定,开始更大范围推广。

卢文祥(左一)和他研究出的桂柳05136糖料蔗杂交品种。邓克轶 摄

  “目前,该品种在全国种植面积约500万亩,占全国甘蔗种植面积近三分之一。”柳城县糖业中心主任周凝介绍,与之前种植的新台糖22号相比,桂柳05136蔗糖分提高0.7%,单产提高11%。2021年柳城县甘蔗面积52万亩,农民种蔗收入13亿元,其中95%是桂柳05136,蔗糖产业已成为柳城县农业经济的支柱产业。

  与卢文祥一样,“广西工匠”何海华深耕基层一线钻研制茶技术,如今已有二十余载。他每天在工厂车间里一呆就是10小时到12小时。从鲜叶原料的一芽二叶和一芽三叶的比例,杀青的夹生率,揉捻的时间和加压力度,茶叶烘干的温度和厚度等等环节,这样的动作何海华重复了20余年。“制茶是一件需要专心细心的事,要经得起寂寞。”他说。

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制茶厂。牙举成 摄

  “要成为匠人,就得从对技艺的磨练开始,不断地学、不断地做,使自己真正掌握一套过硬的技术。”如今,走进制茶车间,从加工设备的声响,或者烘制茶叶的气味,他就能察觉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何海华在车间查看制茶情况。邓克轶 摄

  经过多年的钻研和创新,何海华所在的伏虎茶厂茶叶已发展到5个种类,产品达16个品种,大多数品种都获得同类产品评比的全国性奖励。他主持实施的《大叶种绿茶连续化、规模化加工关键技术研究与开发》科技项目成果获2014年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

  此外,何海华还积极参与柳州茶叶产业发展规划制定,他主持制定并已颁布实施的柳州地方标准3项、企业标准9项,提高柳州地方茶叶整体品质和竞争力,助力柳州地方茶叶产业发展走向标准化。

柳城县伏虎华侨农场茶园。汤晓逵 摄

  目前,伏虎华侨农场拥有茶园面积2000多亩,生产茶叶超过100吨,产值1000多万元。茶厂还创新生产模式,由茶厂负责提供肥料,茶农只需要按照茶厂提供的技术、种植资料进行生产即可获得收益,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匠人,手磨炼的是技术,眼看的是远方,心中更有责任和担当。”何海华说。

  注重传承 培养“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新青年

  “‘到艰苦的地方实现人生价值’,师傅经常对我说。”刘月娟刚来到农场实习不久,在她师傅何海华的教导下,她学会了一套制茶技术,还坚定了毕业后从事茶行业的决心。

  何海华先后培养20多名手工制茶学员,指导的学员中分别获全国手工制茶比赛红茶第一名、广西手工制茶比赛奖状,为培养广西茶叶加工行业提供技术人才保障,助推广西茶叶产业经济发展。“我自己都没有得过的奖我徒弟就获得了。”何海华说道。

  走进柳城县顺兴云片糕厂,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柳城云片糕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黄智英正为昨天的订单忙碌着,二儿子在装车准备把云片糕送到县城里,电话那头又传来了大儿子新接订单的消息。

柳城县顺兴云片糕厂里各式各样的云片糕。牙举成 摄

  黄智英从小就跟着奶奶手工制作云片糕,现在她的两个儿子也从外面回来一起经营云片糕。

黄智英正在手工制作云片糕。牙举成 摄

  黄智英的两个儿子对云片糕口味、柔软度、包装等进行研发,更符合年轻人的需求。“孩子们不仅学会并改良了制作技艺,还通过电商售销产品,全国各地的订单都有。”黄智英说。

柳城云片糕以“片薄如纸、色白如霜、品质细腻、口感香甜”而闻名。牙举成 摄

  已经年过半百的黄智英也把云片糕制作技艺的“接力棒”交到两个儿子手中。

  同样扎根甘蔗育种科研、生产第一线的年轻人卢李威在卢文祥的指导下,在良种引进、筛选和栽培技术的推广等方面刻苦钻研,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传承”的美德正在这个“甜蜜之城”接续上演。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像卢文祥、何海华、黄智英这样扎根柳城、身怀一技之长的“土专家”、能工巧匠,不仅在田野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还积极做好青年人才的“传帮带”,把培养“传承人”当做自己的职责使命,做好人才阶梯式培养。

  柳城县也不断强化青年人才引进,进一步完善青年人才培养机制,不拘一格放手使用青年创新人才,一批青年人才在基层不断锻炼、成长,为乡村振兴注入不竭动力。

  强政策优服务 以人才发展支撑乡村振兴

  近年来,柳城县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推进人才队伍建设,激励引导各类人才到基层的广阔天地大显身手,着力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为了吸引、培养和留住人才,柳城县出台系列政策措施,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全力营造拴心留人的服务环境,让人才“进得来、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

  柳城县投入750万元,建成柳州市首个县级地方特色的实训基地和“人才家园”;建好用好“一站式”服务平台,以《柳城县人才“一站式”服务中心管理办法》为依据,妥善解决人才落户、安居、社保、医疗、子女入学等后顾之忧;全方位“引才”,设立事业单位急需紧缺专业岗位目录,出台《柳城县急需紧缺人才引进办法》等政策;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结合县域情况,建设甘蔗产业、临床医学和教育3个学术类人才小高地。

  为营造人才工作良好氛围,柳城表彰一批农民企业家、种植高手、养殖能人、致富带头人、能工巧匠以及专兼职科技工作者等,充分发挥好优秀人才的“领头雁”作用。

  柳城县还想方设法创造条件,让基层的机会吸引人、农村的环境留住人。柳城县优化招聘程序,开辟引才“绿色通道”,推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放管服”改革,2021年通过自主招聘引进人才162人,为基层人才队伍注入新活力。

  2021年,柳城县专业技术人员总量5058人;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1190人,较2020年增长31%,引进急需紧缺人才23人,引进专业技术人才35人,有效充实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除了人才的引进,柳城持继加大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为抓手,大力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2022年,共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60多名,先后举办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农村实用人才800多人。

  近日,国家乡村振兴局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乡村工匠培育工作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建立和完善乡村工匠培育机制,鼓励返乡青年等参加乡村工匠技能培训。依托政策出台的东风,未来,柳城在挖掘培养乡村工匠队伍上会有更多机遇、更大作为,不断壮大乡村工匠队伍,让人才的内生动力不断转化成为推动柳城乡村振兴的活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