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影中国】72年为村写史,留住乡村根与魂(组图)

发布时间:2022-11-21 21:05 | 来源:新华网 2022 11/21 14:47:34 | 查看:6364次

  走进浙江省诸暨市东和乡姚绍畈村岩畈自然村,眼前是典型的江南农村模样:见山见水见农田,村内楼房盖得宽敞,但少了些许热闹,在家的多是老年人。村庄虽小,却藏着久远的故事。

  72年时间里,发生在这里的点滴小事,被一位叫做章林桥的老人一笔一笔地记下,著成60余万字的厚厚村志。

  在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村志是全面记载农村历史的重要载体,涵盖地理、历史、经济、风俗、文化、教育等诸多方面,有特殊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和学术价值,具有其他书籍不可替代的功能。

  章林桥出生在一个木匠之家,因为个头小、力气弱,没能继承父亲的手艺,13岁那年被送去学堂,当时整个村子只有3个人上过学。他是读书的好材料,小学毕业后考入学勉中学,此后又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金华一中,却因凑不出学费而辍学。回村后,上过学、会打算盘的章林桥是村里难得的“高材生”,此后几十年里做过会计、教师、收粮员等。

  生于1933年的章林桥满头银发,身材瘦削但并不佝偻,衣着整洁斯文,待人笑容可掬。自1950年以来,章林桥一直保持着提笔记事的习惯,而今年届九十,他依旧笔耕不辍。

  走进章林桥的家,步入二楼的一间卧室,里面的床和书桌已然有些年头。屋内的大立柜则是满满当当,整齐摆放着用档案盒装好的60多本记事本,以及大小不一的相册、信件等。

  众多资料中,一本毛毡封皮的大号记事本被翻得最旧。它是章林桥近20年归档的心血——岩畈村志,现已累计10多万字,分为人文历史、交通医疗、商贸工农等24个章节。章林桥以黑字为基底,以红笔和蓝笔在其中做注疏及补充,并插入有关报刊剪贴和图片,尽力记述岩畈村的发展脉络。

  记事本写有岩畈村的“百个第一”,以及实行联产计酬、安装有线电视、道路硬化、开通公交车、并入姚邵畈村等标志性的“大事记”。文字资料中,还记录有岩畈村革命军人章楚良、竹刻艺人章高军、拾金不昧好“的姐”章月芹等“几个有名望的人物简历”……70多年的时间跨度,具体入微的细节,这些手书文字串起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岩畈村发展的点点滴滴。

  为了准确整理村志,近20年来,章林桥除了在自己的日记、账本中寻找蛛丝马迹,还跑到东和乡档案室、诸暨市档案馆、章氏研究会等地搜集资料、校对内容。

  1980年岩畈人口最多,479人;1964年岩畈出生人口最多,22人……村里人口变化、劳动报酬水平、粮食产量、广播电视收费、电话号码、养老保障等数据,大多能在章林桥厚重的记事本中找到。

  在章林桥看来,编写乡村志史,让村民口口相传的故事,变成文字、历史永久保存,就是留住乡村的根与魂。

  章林桥正在做的事,也得到多方面的关注与支持。一些早年从村里走出去、如今回望故土的人,也尽己所能提供信息和帮助。从保留的资料看,前些年有多位长辈、老师来信表示支持,一些在江苏、新疆及浙江省其他地方工作的乡贤也记挂这件事。

  目前,章林桥的62本记事本已被诸暨市档案馆收藏。东和乡孝德文化协会会长、姚邵畈村村委会副主任姚松表示,正组织志愿者帮助老人把60余万字的手写笔记复录成电子稿,东和乡乡贤联合会也在提供支持。

  “只要还握得住笔,我就会一直记下去。”章林桥表示,除了记录,他还忙着将资料编册成书,完善村志、出版村志。

  监制:翁璟

  策划:马江

  编辑:骆思宇

  记者:方问禹

  摄影:蒋力奔

  鸣谢:诸暨市委宣传部、诸暨市融媒体中心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