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才:用奉献义举践行爱心诺言的退休老人(图)

发布时间:2022-10-31 15:49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1年2月 | 查看:352次

事迹:用奉献义举践行爱心诺言的退休老人

简介:李光才,男,1943年生,泰兴市分界镇成人教育中心退休教师。 上世纪90年代,李光才答应帮助村里修路,在全家捐款9万元后,又花了半年时间跑遍十几个城市,登门拜访在外同学筹款80多万元,顺利解决修路的资金问题。他答应为村里一位孤寡老人交电费,便月月代缴直至老人去世。他承诺帮建校外辅导站,千方百计筹资改建旧校舍、招募老师,校外辅导站顺利建成并运行。2017年以来,该校外辅导站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校外教育工作“优秀辅导站”。

李光才,男,1943年10月生,泰兴市分界镇野庙村新野九组村民。

一双破布鞋见证了他捐资铺路的承诺,只因答应帮忙修路,不仅全家捐款9万元,又花了半年时间跑遍十几个城市筹款80多万元;一沓记录单见证了他扶弱济困的承诺,只因答应了别人的请求,自掏腰包为单身老人修电路、缴电费,为一对患病夫妇送去医药费、丧葬费、帮助申请低保,帮助一名聋哑困境儿童申请免费手术;一块小黑板见证了他扶智育人的承诺,只因承诺帮建校外辅导站,筹资改建旧校舍、招募老师,历时一年多终于建成了省级优秀校外辅导站。

李光才,是分界镇野庙村的一名普通村民。古稀之年,他依然常教育子女:“一诺值千金,做事凭良心”,因为如此朴素的一句话,一辈子勤劳节俭、热心公益、乐善好施,只为用实际行动兑现对他人的承诺。

一双破布鞋:见证了捐资铺路的承诺

要致富,先铺路。上世纪九十年代,野庙村土石路多,坑坑洼洼,高低不平。特别是下雨天,烂泥陷没到小腿,难以行走,村民们叫苦不迭。由于交通不便,也直接影响了发展,但当时野庙村集体经济底子薄,要修水泥路,资金来源主要靠捐助,村书记也感到有点力不从心,就找到了村里的老党员李光才,他知道,只要老李答应帮忙,就没有他做不到的。听闻事关村里的发展,李光才二话不说就答应了下来。他主动向村里捐了4万元钱,又动员儿子捐出5万元,但是区区9万元对于修路来说实在是杯水车薪。老李对村书记表态:“既然答应了要帮村里修路,我一定会帮到底!”

他利用早晚的时间跑遍了村里的每条道路,初步估算出全村主要的人行道路有1万多米,如果都铺上水泥路,大约需要80多万元,这实在是一笔庞大的数字,但既然答应了书记,怎能半途而废。他经过再三思考,准备找那些事业有成的在外同学帮忙。当时他患有高血压、高血糖,左腿骨折过,走路很不方便,可为了村里能早日把路修起来,他主动要求和村干部一起跑了十几个城市,马不停蹄找能人,登门拜访求资助。为了节约时间和资金,吃喝几乎都在路上,一双布鞋底子都被磨破了,在外的同学同乡每每看到他脚上缝缝补补的布鞋,都感动不已。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半年时间,就筹集到资金80多万元,顺利解决了修建道路的资金问题,共铺设了13000多米长的水泥路,村里90%的砂石路变成了水泥路,为村庄快速发展建起了康庄大道。

“若不是因为李老答应了这件事,别说2年,5年的时间我们也修不了这条路呀!”村委会主任马银美回忆起当时造路的情景,仍然赞叹不已。

一沓记录单:见证了扶弱济困的承诺

李光才退休后总是闲不住,有人上门请他帮忙,只要他答应下来的,就一定会帮到底。村里有位80多岁的单身老人叫张同才,身边时常无人照顾,侄子因为嫌弃他脾气不好,甚至把他屋里的电都拉断了。看着老人黯然伤神的背影,李光才握住他的手说:“张叔,别难过,以后您的电费我来交!”他找来村里的电工,自己掏钱为这位老人买了电器材,交上电费,一直到老人离世,都没有食言。老电工张国富生前始终保留着这些电费缴款单,每次拿起它,张国富总感叹:“老李真是个说到做到的人!”

村里六十多岁的吴长久夫妇,两人都患有重病,却舍不得住院治疗。老李得知情况后把10000元送上门,“留下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有什么困难我帮你们一起解决,别怕用钱!”没多久,吴长久的妻子去世了。这时候,老李想到他家的经济更窘迫,又主动送去6000元,帮助他料理好妻子的后事。吴长久成为孤寡老人后,老李又积极为他找镇村干部,帮助他申请获得了低保。每逢过年过节,还主动上门送鱼、送肉、送年货,并送给他500元钱,让吴长久能过上一个幸福的春节。吴长久有一个牛皮纸小本,“刚开始,光才接济我的钱物我都记在这个本子上,后来身体越来越差,他接济的次数越来越多,我都记不清了……”

2018年,分界镇长生社区有一对聋哑夫妻,生下一个男孩也是哑巴,家里人托亲戚好友打听,孩子可以通过做耳蜗手术恢复听觉,但手术费要28万多元,对于这个家庭简直是个天文数字。夫妻俩找到了李光才请他帮忙,他承诺一定尽自己最大能力帮助孩子恢复健康。起初,他也犯了难,论资金他的全部收入加起来也是杯水车薪。怎么办?有困难找政府!他多次到镇上、市残联、民政局反映情况,带部门负责同志到孩子家里核实情况。为了尽快得知事情的进展,他总是一大早就出门坐一个多小时的公交到市部门了解情况,工作人员常劝他在家里等消息就行,可他就是放心不下。终于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由省残联经过调查核实后在网上进行了公布,指定南京市鼓楼医院接受了这个患者,对其进行了手术治疗,免除了27万多元手术费。现在孩子已经恢复了听觉,学会了说话,上了小学,希望之花终于在这个家庭绽放。全家人对他感激不已,可他却说:“我只是用我知道的信息帮了点忙而已。”

一块小黑板,见证了扶志育人的承诺

在野庙村有一排灰色的很不起眼的2层小楼,但每一个参观过小楼的人都会忍不住赞叹:很难想象在这个不算富裕的村能有这么好的校外辅导站!是的,这排小楼还是上世纪90年代被弃置的小学校舍,在李光才一点一点的努力之下,变成了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办公桌椅、黑板、学生桌凳等设备一应俱全、藏书2000多册的江苏省优秀校外辅导站。

随着村里年轻人都外出打工,村里留守儿童越来越多,他们没有好的学习环境,成天在村里惹是生非,他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于是,他在家里为他们办了一个简易补习班,免费把村里的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的子女召集到家里,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学文化。逢到下雨天,没人来接孩子们回家,他就叫老伴做好饭,留孩子们在家里吃饭。有时家长没空来接孩子,他会把孩子们一个个安全送回家。

村里听闻此事,便来到李光才家里,希望他能办一个校外辅导站,由村里安排房子,老李负责改造和教书。李光才认为“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马上答应了此事,但却遭到了家人的反对。家人担心他年纪大了身体不好,若操劳过度病倒了就太不值当了。可是李光才明白“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的道理,他做通了家人的思想工作:“我既然答应了村里,就一定得做到!”随后,老李发动本村的“五老”筹集资金,依靠社会的捐助和他上争的资金,很快筹得15.2万元,从购买一块块黑板到添置一台台电脑、图书,历时一年多,校外辅导站终于建好了,李光才把家里的小黑板也搬到了新校外辅导站,而这块伴随了几代学生的小黑板,也见证了李光才履行承诺的艰辛。

如今,村里的十多名“五老”人员在老人的影响下,也主动来到辅导站,义务辅导孩子们,让40多名留守儿童和贫困户的孩子放学后,有了新的学习娱乐场所。自2017年来,该校外辅导站已连续三年被评为全省校外教育工作“优秀辅导站”。

李光才不仅关心孩子们在辅导站的学习生活,还一直关注着他们走出辅导站后的发展。

村里的李志军同学也是辅导站里的学生之一,父亲去世早,靠年老体弱的母亲种田维持生活。2012年8月,李志军同学收到了扬州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当时他既高兴又忧愁。母亲打算让他早点学一门手艺,李志军恳求母亲说:“就是讨饭,我也要上大学。”李志军的母亲急得走投无路,找到了李光才。老李听说这件事后,就来到了李志军家里,拿出5000元交给李志军的母亲说:“孩子能上大学是好事,绝不能耽误了孩子的前途,将来这个家还得靠孩子。”并承诺以后孩子每学期上学的费用,都由他来负担。平时李光才还资助了三个特困生,并对辅导老师和困难学生提供免费午餐。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有的人跟他说:“能帮就帮,帮不了的何必打肿脸充胖子去出这个钱”,但他对于这些流言蜚语丝毫没有理会,“我答应了别人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时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他义无反顾兑现了自己当初的承诺,积极联系了四个帮扶团队先后资助丁震、李飞燕、杨一等同学圆了大学梦。几年来,四个帮扶团队共为校外辅导站资助了17名困难儿童,累计助学资金13万多元。

李光才始终以身作则,践行“一诺值千金,做事凭良心”的家训,给子女们作出了最好的表率,他交出的是一张诚实守信、一诺千金的答卷,唯有时光知道答题的艰辛,唯有村民知道答案的可贵。

他先后获评江苏省社区教育优秀志愿者、江苏省优秀辅导员、泰州市优秀扶贫志愿者、泰州市“我最喜爱的党员”、泰州市关心下一代“最美五老”、泰州市最美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