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10-17 20:16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2年1月 | 查看:1159次
事迹:守护烈士英灵40载的退伍老兵
简介:顾平,男,1957年生,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原主任。1981年,顾平退伍后得知地方政府计划扩建烈士陵园,主动提出到烈士陵园工作。为提升陵园展陈内涵,他辗转多地,遍寻粟裕将军生前用过的大小物品2000多件,还担任陵园义务讲解员,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万人次。2017年退休后,他继续在陵园守护烈士英灵、散播红色火种。
顾平,男,1957年5月生,东台市三仓烈士陵园原主任。他是一名退伍军人,1981年退伍后放弃了更好的转业岗位,主动要求到没有编制的乡镇陵园工作,守护烈士英灵,传承红色文化,一守就是40年。为了提升陵园展陈内涵,他多方争取资金,将陵园由原来的2.34亩扩建到64.7亩,遍寻粟裕将军生前用过的大小物品2000多件,打造形成了粟裕将军、东台英烈、新四军一师、初心广场等主题系列建筑群,并担任陵园义务讲解员,年接待省内外游客30万人次。2017年,他退而不休,主动担任陵园顾问,废寝忘食整理完成2238名烈士名录,被中华英烈网采录。2019年起,他志愿担任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百姓名嘴”,每年进机关学校、下农村社区宣讲100余场,播撒红色火种。此外,他还参与走访残疾家庭、疫情防控、烈士寻亲等公益事业,先后被评为“全国红色文物保护感动人物”“江苏省双拥先进个人”“盐城好人”。
甘守清贫,为烈士“守陵”
1981年,24岁顾平退伍回乡,他可选的安置单位有工厂、村(居)等当时较热门的单位,但经历过生死考验、对军队有着特殊情结的他,得知地方政府扩建烈士陵园的决定,主动提出:“我要到陵园去为烈士‘站岗’,为传承红色文化尽一份力。”
三仓烈士陵园是一个乡镇陵园,没有编制,财政不发工资,仅有1945年修建的烈士亭和苏中四分区抗日烈士纪念碑,以及三仓人民公社划拨的几亩土地,条件非常简陋。没有房屋,顾平借来油布搭建工棚,没有水就打砖井,没有电就用马灯照明,没有资金就凭公社开具的介绍信到各单位跑捐款。多番努力后终建成了烈士塔,解放军总后勤部原政委、新四军研究会会长周克玉上将为塔命名,并亲题“苏中人民抗日烈士纪念塔”。
40年里,陵园在顾平手上,由原占地面积2.34亩,扩展到现在的64.7亩,形成了“抗日烈士”、粟裕将军、东台英烈、新四军一师等主题系列建筑群,成为省市县三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校德育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
三仓烈士陵园里有不少人因受不了养家糊口的重压而辞职,而拥有多年工作经验、具有会计师职称的顾平有多次机会可以跳槽离开,但他都不为所动。就这样,顾平固守清贫,守护了烈士英灵40年。
虔诚笃实,用初心守“家”
2017年5月,顾平到了退休年龄,陵园舍不得他,他也舍不得陵园,于是,他退而不休,担任陵园顾问。他在报纸、网站等媒体公开发布征集史料的信息,奔赴广州、上海、北京等地征集文物。经过多年不懈努力,陵园内现有新四军东进塑像、退役的歼—6战斗机、榴弹炮、粟裕将军生前用过的物品等大大小小文物2000多件。他废寝忘食整理烈士名录,完成收录2238名烈士资料的烈士名录,并被录入退役军人事务部主办的中华英烈网。经常有本地和外省、市烈士后人慕名找他查找烈士资料,几年来他为3名无名烈士找到了亲人。同年,北京新四军研究会特邀顾平赴北京参加纪念新四军成立80周年大会、纪念粟裕诞辰110周年大会并作发言。
2019年,陵园新建新四军廉政建设展示馆,顾平编写布展大纲、担任讲解员,一个夏天就讲解了200多场。“初心广场”布展时间紧、任务重,他挑灯夜战,夜以继日,他还请粟裕大将秘书鞠开将军为初心广场题词:“党心铸铁军魂”。修缮新四军枪械所期间,他又请原北京军区副司令粟戎生中将和原国务院办公厅书法协会秘书长黄寒冰为枪械所题写楹联。
百姓名嘴,为历史“发声”
三仓烈士陵园是江苏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前来扫墓的各界人士多达30多万人次,接待、宣传、讲解的任务十分繁重,顾平最忙的时候一天接待4000多人次,讲解10多场次,连口水都顾不上喝。60多岁的他总是用烈士的事迹鞭策自己、教育职工,他经常向大家说:“烈士们把鲜血和生命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咱受点累流点汗,忙得高兴!”
顾平还是三仓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的一名理论宣讲志愿者,每天不是在陵园就是走村场、进学校,每年宣讲红色文化百余场;他积极参加“草根”宣讲,被市委组织部聘任为“党员教育先锋师资”;他是东台市新四军研究会会员,抗战胜利75周年时,他带着7篇论文参加南通市和东台市研究会召开的研讨会,其中1篇获得优秀论文奖。为适应形势发展,顾平自学电脑,与广州新四军研究会联合办网站近10年,每年编辑上传100多篇弘扬铁军精神文章,宣传红色三仓,2020年被广州新四军研究会表彰为“传承铁军精神奖”。
顾平还担任东台市好人缘助残协会三仓志愿队队长,2020年调查摸底残疾人1491人,走访一户多残家庭15户,重点慰问一户多残家庭5户。有时志愿服务队人手不足,他就用摩托车载着爱人走村串巷,去帮助村民解决难题。疫情期间,他主动到村防疫执勤点参加值守,认真做好志愿服务工作,连续多年被表彰为“东台市优秀志愿者”。
他说:“青春献给党,家国托付他。我会继续尽我最大的努力发扬烈士的丰功伟绩,守护好这片红色的土地——我还能再干40年!”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