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7期】于海生:好辅警连续十余年投身公益 以实际行动密切警民关系(图)

发布时间:2022-09-21 11:18 | 来源:河北文明网 2022-06 | 查看:525次



于海生,男,1983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公安交通警察大队综合业务监管中心辅警。2015年创建围场阳光爱心群,2016年7月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阳光公益协会,担任该协会会长、协会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于海生爱岗敬业,是单位的业务尖子,十年如一日,热心社会公益。近年来,多次得到市、县政府和公安系统表彰,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2021年当选为承德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心中有爱,把群众当亲人,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

  “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把我当家人”这句话是于海生工作座右铭。在公安交管综合业务岗位上,于海生时刻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打造优质的窗口服务。于海生常说:“人民群众的微笑和认可,对于我来说,就是最大的安慰。”一次,邻居说亲戚的车到报废期限了,问能不能帮忙再开两年再报废。虽然这不在于海生的业务范围,但他还是认真核对了车辆资料,确认车辆的确需要报废处理后,以唠家常的方式给邻居及其亲戚讲解了相关法律知识以及驾驶报废车辆带来的不良后果。在他的耐心劝说下,邻居亲戚放弃了“再开两年”的想法,果断地将车辆报废处理。热情耐心的工作态度,让于海生和广大服务对象成了好朋友。

  多年来,于海生所办理的驾驶证业务、违章处理等,从未发生过错办、漏办和不规范办理。在这个平凡的岗位上,用阳光热情和友善耐心送走了一个又一个满意,留下了一张又一张笑脸,谱写了一首又一首的和谐曲子。

  心中有信念,把工作当事业,脚踏实地做群众“好卫士”

  “入党誓词在我心中,那是我前行的不竭动力。”这是于海生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2020年初新冠状肺炎疫情突然而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面对建立防控第一道防线的艰巨任务,于海生毅然决然抛下妻儿老小,主动请缨,义无反顾的冲向前线,正月初二就返回工作岗位,投入到围场与丰宁交界的三岔口检查站防疫执勤工作中。立春前后,围场坝上的气温依然很低,尤其夜间一直在零下二十几度严寒,脚虽已生了冻疮,耳朵冻肿,但于海生依然和同事们一起冒着严寒全天候坚持对过往车辆一一排查登记,丝毫不马虎!守住边界,阻挡疫情的蔓延,履行好守土有责的职责!

  疫情防控期间,公安交管业务实行“网上办、自助办、延期办”,为了方便广大司机朋友在网上办理业务,他开通微信解答热线,执勤空档及时回复微信上大家咨询的各类事项,帮助广大司机朋友解决在网上办理过程中难免遇到的问题。比如“交管12123”怎么操作,驾驶人网上怎样培训、车辆年检怎么操作,扣分罚款怎么交……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不厌其烦地一一解答。

  脚踏实地的工作,一心为民的坚守,得到了系统内和系统外的认可。多次被市公安局、县公安局评为“先进协勤人员”“优秀协勤民警”“优秀辅警”;被承德市委宣传部、市发展委员会、市体育局等五个部门联合评为“优秀志愿者”;被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委员会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心中有情,把助人当日常,倾尽全力传播公益“正能量”

  2010年于海生在工作之外当志愿者、为孤儿捐赠、照顾残疾老人,但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有限的,经深思熟虑,2015年1月发起并创建了围场阳光爱心群, 2016年7月7日由县民政局批准成立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阳光公益协会,拥有正式注册的志愿者849人,把爱心行动蜕变成播撒社会正能量的社会公益组织。2020年1月,经中共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社会组织委员会批准建立了阳光公益协会支部委员会,让这个充满爱心、充满阳光、充满正能量的组织更上一层楼,成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几年来,阳光公益协会共收到帮扶对象信息1000余份,共组织爱心活动634站,辐射全县37个乡镇。积极组织策划助寡、助残、助学、助困、慰问老兵和老党员、优化环境、疫情防控等社会活动700余次,累计发放慰问物资和爱心善款50余万元。

  在执勤歇息时间,组织围场阳光公益协会的爱心志愿者开展了“献爱心共同抗击疫情”的活动,慰问一线干警和医护人员活动2次,筹集的爱心捐款1.7万余元。

  乐于助人,不为荣誉,不计得失,为的是奉献社会!于海生把对党的忠诚、对公安事业的热爱、对群众服务的热心溶铸于内心深处,感动着身边的人,未来他还将砥砺奋发,勇毅前行。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