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6 18:02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2年08月 | 查看:408次
人物故事:
陈小峰,男,1982年3月生,湖北省襄阳市老河口市薛集镇陈庙村3组小组长、村辅警。2009年冬,陈小峰在街头偶遇走失的聋哑汉,出于好心将其带回家,待其如至亲。多年来,陈小峰尽其所能为聋哑汉治病,并为其寻找亲人,终于在12年后的深秋迎来美好结局,聋哑汉临行前跪地向他磕头谢恩。陈小峰曾获湖北好人等荣誉。
路边“捡”回聋哑汉
2009年冬,27岁的陈小峰从广东潮州回到老家老河口市,在一家电器厂打工。
一天上午,陈小峰骑着摩托车从厂里出来时,看到有个人蜷缩在路边。当时是冬天,这个人还穿着短袖、凉拖鞋,背着一个破布袋。看到这个场景,陈小峰走上前跟这个流浪汉打招呼。谁知他光摇头,不说话,手上不断比划着什么。想着流浪汉可能是饿了,陈小峰也用手比画了一个吃饭的动作,并把他带到旁边的一家小餐馆。那一顿,流浪汉几乎吃了一盆饭。
这一顿吃饱了,但接下来怎么办?陈小峰犯了难:自己住在工厂宿舍,外人不能留宿,不管他,又狠不下这个心。于是,他骑着摩托车把流浪汉带到了30公里外薛集镇的自己家中。陈小峰见流浪汉比自己年长很多,就喊他“哑叔”,乡亲们也跟着叫。
“我们吃什么,他吃什么。”善良的陈小峰想得十分简单,但事实并非如此。陈小峰发现“哑叔”总是时常按着肚子,像是胃痛。陈小峰猜测,可能是长期风餐露宿让他患了胃病。于是,他又把“哑叔”送去医院治疗了一个月。这些年来,“哑叔”的大病、小病,都是陈小峰出钱治。
收留“哑叔”时,陈小峰的妻子刚去上海打工不久。那一年春节,妻子没回家,不知道家里多了一个人。直到一年后,妻子问他家里有多少钱,陈小峰支支吾吾地说“没钱了”。妻子气坏了:“我每个月寄回去几千元,你把钱花哪了?”
第二年春节,妻子回家,发现家里多了一个人,就全明白了。善良的妻子看到哑叔懂礼节,也不惹事,便慢慢接受了他。
同甘共苦胜至亲
2015年,为补贴家用,陈小峰决定创业开办养鸡场。盖养鸡场时,陈小峰和“哑叔”就住在搭的棚子里,他们白天一起干活,晚上睡在一起。好不容易,养鸡场建好了,第一批鸡仔长大了。可还没挣到钱,鸡就得了病。这一下,陈小峰亏了不少。
深受打击的陈小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吃不喝,一个星期没出门。这下,“哑叔”急了。陈小峰的父亲说,那些天,“哑叔”天天守着陈小峰,给他倒水、端饭,还打着手势哄他高兴,“我们都没想到他对小峰这么上心。”此后的几年,养鸡场的生意有时赚,有时亏,但不管收入怎样,陈小峰从未亏待“哑叔”。“我和‘哑叔’在创业过程中患难与共,感情也深了。”陈小峰说,相处久了,他用手语和“哑叔”的交流越来越顺畅。
苦寻多年助团圆
这些年来,陈小峰从未放弃寻找“哑叔”真正的家人。可每次问“哑叔”从哪里来、叫什么,“哑叔”就抓自己的头,陈小峰也就不忍再问。“哑叔”不会说话,不会写字,只会写“都”“江”“四川”这几个字。陈小峰猜测“哑叔”可能是四川都江堰一带的人,便向派出所寻求帮助。民警顺着这个线索多方寻找,却一无所获。
2021年下半年,村民们陆续接种了新冠疫苗,陈小峰也想让“哑叔”接种。但因为没有身份信息,“哑叔”无法接种。已经当上驻村辅警的陈小峰,再次动起了为“哑叔”寻亲的念头。
薛集派出所的民警们也一直想给“哑叔”一个正式身份。后来,在民警和口语老师的引导下,“哑叔”在纸上歪歪扭扭地写出了“都纟江”三个字。民警通过查询人口信息发现,河北省泊头市四营镇有一名叫都红江的走失人员的信息与“哑叔”高度相似。民警用手机视频连线这一户家属。“哑叔”一看到视频中的女子,便“扑通”一声跪倒地上,连连磕头。“哑叔”终于找到了亲人。第二天,他的家人连夜从河北赶到老河口。见面后,“哑叔”和前来接他的妹妹、外甥等人抱头痛哭。失散12年的亲人终于团聚了。
找到了亲人,“哑叔”决定和他们一起回家,离开时,他对着陈小峰跪地磕头。见舅舅被照顾得这么好,“哑叔”都红江的外甥穆海明对陈小峰连连道谢:“太感谢了,你们就是我们的恩人!”(责任编辑:刘朝灵 刘小利)
来源:湖北省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