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6-15 22:0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8/07 | 查看:581次
刘泳,男,1981年生,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变电运维室220千伏铁北变电站站长。他18年如一日倾尽全力照顾重病卧床的母亲,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2017年11月,刘泳当选孝老爱亲“中国好人”。
19岁,他用肩膀撑起母亲的天
初见刘泳,从他开朗的笑声和明澈的眼神中,你丝毫看不出,眼前这个身高一米八、谈吐入时的干练小伙,18年如一日,倾尽全力照顾着重病在床的母亲。但提起2000年9月5日那一天,刘泳充满阳光的脸上还是会飘过一丝乌云。
“那天,母亲被查出患了原发性胆汁肝硬化,有恶化危险,必须进行肝移植手术。”刘泳说,那时他只有19岁,刚刚跨出校园的大门,对未来满怀憧憬。
刘泳的父亲也是一名电力工人,全家日子过得安定美满。然而,噩耗就这样“哐当”一声砸了下来。那个瞬间,刘泳有些手足无措,眼前,父亲愁容满面,要办理手术的各项准备,母亲重病缠身,急需照顾和宽慰。
“妈,别担心,我长这么高,就算天塌下来,我给你撑着。”不到20岁的刘泳决定担负起这个家庭的重任。为了有更多的时间照顾母亲,刘泳主动申请倒班。上24小时休48小时的作息时间让人很疲惫,可是他只要进了病房,就充满了阳光和活力,聊天解闷、端水喂药、按摩清洁,有条不紊地忙活着。
18年,用孝善之心侍奉母亲起居
2006年5月4日,在全家都快绝望之时,医院传来好消息,肝源找到了!刘泳在欢喜之余又不禁担忧起来,前期的治疗已经花费了家里好多年的积蓄,七八十万元的手术费可谓天文数字。
在接下来的一个月里,他四处奔波,终于在亲友和单位的帮助下筹齐了手术费,手术得以如期进行。
“以前对孝顺的理解比较简单,就是带老爸老妈吃好的,玩好的,给他们买东西,现在想想,这些真的是远远不够。父母是我的根,尽孝就是竭尽所能守卫我的根。”刘泳说。
看到术后的母亲浑身上下插满了各种管子,刘泳十分心疼。从那以后,医院成了他第二个家。每天早上8点交完班,刘泳准时出现在病房,母亲咽食困难,他用水将大米浸泡,然后碾碎煮成米糊,一勺一勺喂给母亲;怕母亲长时间躺在床上生褥疮,他每隔两小时帮母亲翻次身;因长期卧床,母亲输尿管经常堵塞,每一次清创换药,他都要配合护士操作三四个小时,累得腰都直不起来。一个月不到,他就瘦了15斤。
为了防止母亲长期卧床引起肌肉萎缩,刘泳还自学了一套按摩腰腿的方法,每天为母亲推拿按摩。母亲因为长期服用抗排异药,产生了高血压、骨质疏松等很多并发症,他每天晚饭后都要陪母亲出门散步,聊天解闷。母亲上下楼困难,刘泳就背着她。“我最幸福最开心的时候就是母亲对我笑,我也对着她笑。”
孝老爱亲感染身边每一个人
刘泳孝老爱亲的故事,不断温暖着身边的亲朋好友。
从结婚开始,刘泳的妻子便夫唱妇随,照顾婆婆成了她最重要的事,她总帮着刘泳一起,给婆婆换衣洗被,擦洗身子。
女儿出生后,尽孝是刘泳教她的第一堂课。如今已36岁的刘泳,依然坚持每天给母亲喂饭喂药、梳头洗脸、推拿按摩,不同的是,身边多了个小跟班,用一双小手帮爸爸捶背,给奶奶表演节目……女儿常说:“等我长大了,我也会像爸爸一样,去关心那些需要关心的人。”
刘泳的坚持与辛苦、尽孝与从善,感染着每一个与他接触过的同事和朋友。“我们班现在谁家里有个什么困难,总是相互支持,不管是老师傅还是小兄弟,家里总是其乐融融,尤其是新分配到班里的‘90后’,更是深受激励,现在对父母可都好着呢!”说起刘泳,同班的老师傅直竖大拇指。
(摘自《南京日报》 记者 葛妍 责任编辑 陶恒)
编辑点评
刘泳用18年的坚持与辛苦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孝心,他的美德精神既为女儿做出了生动的表率,也为身边人提供了一个家庭和美的范本。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