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老板"张永才:几桶油的爱 诚信小老板每天捐收入的1%建帮困基金(组图)

发布时间:2022-05-12 09: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4.08 | 查看:1051次

 43岁的张永才是上海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超市老板。自1996年开办超市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关注小区的困难邻居街坊,为他们送米送油,还拿出超市每天营业额的1%建立帮困基金。张永才助人时的慷慨大方在一些人眼中有些“冒傻气”,然而,经历过生活磨难的他认为助人是一种使命。他为超市起名“爱家”,他说:“爱家的人才会爱国,爱国的人一定爱家,‘家’人有困难,当然要帮一把!”20148月,张永才荣登“中国好人榜”。

在上海市沪太路1170弄,张永才几乎家喻户晓,社区居民赞誉他为“困难群众的贴心人”。十几年来,这位诚信小老板除了经常向困难居民捐款捐物外,从2012年8月起,他还将自己经营超市的每天营业额的1%提出,送到居委会成立帮困基金,如今这项基金总额已有18000多元。

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十几年如一日做好事。“我许下的承诺,一定会兑现。”2014年马年春节前,沪太路1170弄的“爱家”超市老板张永才特意从天津飞回上海,像往年一样将十份大米和食油送到居委会,让居委会干部转赠给困难居民、特困老人,张永才的这番朴实表白感动了在场所有的人。

 

诚信小老板张永才的爱心超市顾客盈门,许多顾客慕名前来。资料图片

1."诚信小老板"受街坊喜爱 为承诺春节前飞越两座城 

在生意场上,其实张永才是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小老板”。

1995年,他和爱人从安徽阜阳来到上海,在闸北区彭浦镇的龙潭小区卖点蔬菜和冷冻食品。1996年,他借钱在如今的沪太路1170弄开了一个50平方米的小超市,经营油盐酱米醋。诚信的经营理念加上张永才乐于助人的品德,让这家小超市深受周边居民的喜爱。一次,一位居民在超市中买了一箱牛奶,晚上关门结账后,张永才发现多收了2元钱。几经周折,他终于把多收的这2元钱还到了那位居民手中。2012年“海葵”台风袭击申城,进出小区的必经之路成了一片汪洋,他立即放下生意,和员工们一起骑着三轮车,在500多米的路面上为进出居民“摆渡”。

 

逢年过节,张永才都会给困难居民送上“爱心粮”、“爱心油”。资料图片

作为一名外地来沪的生意人,张永才想的不是如何赚更多的钱,他的“最爱”是如何帮助身边有需要的邻居。小区内有些年轻外来务工人员辛苦工作一天后,只买一包方便面充饥,他心有感触,就在超市内发放了针对“80后”、“90后”的优惠卡,希望帮助这些和自己一样在异乡打拼的年轻人,以自己的微薄之力给他们一份关心和鼓励。在小区里碰到年高体弱的老人来买东西,他二话不说,一路送他们到家里。

从2011年开始,他给自己立下了规矩,每年春节送10份年货给社区困难居民。2014年马年春节前夕,在天津给朋友帮忙的他特意赶回上海,就是为了兑现自己的承诺。

2.捐出每日营业额1%建帮困基金  十余年记不清帮过多少人 

在1170弄居委会主任的笔记本上记着一笔笔账,2012年8月2000元,9月1700元……到如今已经积累了18000多元。这笔钱是张永才将他经营的爱家超市每天营业额的1%提出,送到居委会成立的“帮困基金”,如今这笔钱尚未动过。

居委会书记任秀凤说:“张永才的小超市每月的利润也不多,但是他还舍得捐出营业额成立帮困基金,实在太难得了,只有把这笔钱用在刀刃上,才对得起他的一片好心。”

 

张永才将社区超市每月利润的1%按时“上交”。资料图片

而这一切只是小区居民能感受到的“诚信小老板”爱心的一部分。十几年来,究竟多少次默默伸出援助之手,他自己都记不清。非典肆虐期间,他捐款2000元;南方雪灾,他捐款1000元;汶川地震,他捐款2000元,并在自己的小超市门口制作了一块写有“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的爱心赈灾公益广告牌,号召更多的人奉献爱心。

有一年春节,他回安徽老家过年,听说有个同乡夫妻因车祸不幸身亡,留下了两个还在读书的孤苦伶仃的孩子,他立即带着慰问品登门看望,鼓励孩子振作精神努力读书。这一次他又送上1000元,并嘱咐孩子以后只要有困难随时可以找他。

3.诚信助人"冒傻气" 只因最理解穷困无助时的渴望 

“诚信小老板”张永才帮助人时的慷慨大方,在不少人眼里有些“冒着傻气”。当年和张永才一起到上海打工做生意的伙伴,如今不少人已经在上海有房有车,而他依然住在六七十平方米的出租屋内。50平方米的“爱家”小超市除去每月的水、电、房租及员工工资,每月带给张永才的实际收入并不丰裕。刚到上海打工做生意时,他要负担弟弟们的生活和学习费用,如今弟弟们成家了,他又要担负起老家两个孩子和老母亲的生活。而即使这样,十多年来,他却始终将帮助别人当成一件最快乐的事。

 

张永才联合小区其他店主成立爱心基金会,送到居委会。资料图片

“我小时候家境非常困难,勉强读到初二上半学期就辍学。1985年时我14岁,跟随同村的人一起来沪打工,历尽了生活的磨难,当时真地非常渴望有人能帮帮我。”张永才说,一个曾经穷过、苦过、为生活挣扎过的人,最能理解一个人在穷困无助时亟盼有人伸出援手的渴望,“所以,当我有能力帮助别人时,我就感到这是一种良心的驱使,是一种使命。”

4.超市为何改名"爱家"?"家"人有困难 当然要帮一把 

几年前,张永才用“爱家”替代原先的招牌,作为超市名字,张永才解释说:“爱家的人才会爱国,爱国的人一定爱家。爱国家要承担社会责任,爱小家要关注百姓民生,‘家’人有困难,当然要帮一把。”

醉心于公益,这要有稳定的事业做基础。对于自己事业的发展,张永才有自己的规划,他想把自己的爱家超市发展成连锁品牌,把超市开到阜阳老家。通过超市平台,把老家的绿色农产品通过超市供应给城市居民,同时把适合农村消费使用的好产品输送到乡村。

现在,张永才在管理好超市的同时,帮朋友做一些管理方面的工作。有人曾出高价要接他的超市,但他没有同意,原因是他放不下超市和周围的老街坊,最主要的是帮困基金需要运作下去;另外,在零售行业做了十几年,积累了一些经验,他不敢轻易涉足自己不了解的领域。

如今张永才的一双儿女都在合肥读高中,爱人在合肥陪读,一家人的生活开支全靠他一个人,压力较重,但他仍坚持做公益,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张永才把老家的绿色农产品提供给社区困难居民。资料图片

这是一段张永才和记者的对话,映透了平凡质朴的“小老板”的公益梦想——

记者:你一开始做好事,去帮助别人,家里人理解你吗?支持吗?

张永才:说实话,一开始家里人不理解,因为我们家是从苦日子熬过来的,生意刚有起色,家人看我把钱捐给别人,心里想不通。后来慢慢从不理解到不反对,再后来就支持我做了。

记者:你热衷于帮助别人,你身边的老乡怎么看?你在乎别人怎么看吗?

张永才:开始老乡也不理解,有关系好的老乡反对我做,也有怀疑的。但我就做自己想做的事,这就是真正的我,真实的我,我不管别人怎么说,大家怎么评价是他们的事。在我的坚持下,后来很多老乡都理解我了。

记者:你会继续做好事吗?

张永才:我会一直做下去。以前是过年过节给困难居民送钱物什么的,都是一次性的,感觉那样没有连续性,影响力小。现在由我发起成立了基金,用基金来帮助更多的人,影响更多的人加入到公益事业中来,让社会变得更温暖。

记者:你的公益梦想是什么样的?

张永才: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让爱心充满每个角落。

(本网根据《中国好人榜——张永才》、《“诚信小老板”每天捐出收入1%成立帮困基金》等稿件综合,感谢中国文明网·上海站提供素材)

编辑点评

张永才的事迹很平凡,送几桶油、几袋米、建帮困基金,相比于某些慈善巨富一次性捐赠的几百万几千万,几乎不能同日而语。但就是在这看似平凡的事迹背后,我们却看到了不平凡。这不平凡来自他默默无闻不计回报的付出,更来自于他十几年如一日经年累月的坚持。“一个人做一次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几桶油、几袋米、微小基金虽然不多,但对于自身也是打工者的张永才来说,却是他一天甚至几天的收入。这一刻,这桶油、这袋米、这个微小基金的价值在那些上百万上千万慈善事业面前毫不逊色。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